现在已经是7月下旬了,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还是200+,每天的疫情快报下面都会收到这样的网友留言提问。
“新增XXX例,社区X例,剩下的是什么?”
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外籍工人。
蓝色数据为客工宿舍病例
(图源:卫生部)
客工宿舍的外籍工人感染数量基数之大,以每日几百例的确诊来看,大家应该可以猜到。
而且前天又有了3例从新加坡飞广州,入境的时候被确诊阳性的人。而他们的身份也都是在新加坡从事建筑业的中国籍工人。
根广东卫健委,7月17日0时至24时,广州通报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3例来自新加坡,他们的身份分别是:
男,42岁,籍贯江苏,常住江苏省新沂市,建筑木工。
男,38岁,籍贯吉林,常住吉林省梅河口市,翻斗车司机。
男,37岁,籍贯河北,常住河北省定州市,建筑工。
这三个人都是7月14日从新加坡乘坐CZ3040航班于当天飞抵广州入境,海关采样后按全程闭环管理程序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反馈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阳性,即转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截图:每日经济新闻)
据广东卫健委,7月18日0-24时,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为广州报告。2例确诊病例来自美国,无症状感染者来自菲律宾2例,来自加拿大和新加坡各1例,以上均在入境口岸发现,入境后即被隔离观察。
据广东卫健委,7月18日0-24时,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为广州报告。2例确诊病例来自美国,无症状感染者来自菲律宾2例,来自加拿大和新加坡各1例,以上均在入境口岸发现,入境后即被隔离观察。
来自新加坡的确诊患者身份是:
男,35岁,籍贯河北,常住河北定州市,建筑工人
也就是说7月18和7月19日连续两天,广州都通报了来自新加坡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累计四例!
一方面,我们从这些每日新增数据和中国境外输入通报中,可以发现客工群体的感染数量确实很大。 另一方面,在一些微信群里,也有客工现身说法反映出一些情况。
(来源:Mothership)
新加坡有32万客工住在不同客工宿舍,其中中国籍的客工也不少。
具体到每个宿舍的管理可能有所不同,以下事例来自微信群聊、网友留言和求助邮件。
“我们的经历” “憋疯了”、“想回家”、“机票降价了就走!”
是很多客工朋友最近的感想。
【1】
椰子今天早上收到一封求助信。 这位客工表示,3月份来新加坡工作,居家隔离半个月之后,以为可以好好复工赚钱了,没想到新加坡开始封城,前后只工作了半个月。
隔离的十四天中,也没还有领到工资。
想回家,但是这段时间的收入还不能负担一张机票的钱。
(图源:【捐助湖北狮城爱心群】群主提供)
【2】 微信群的聊天中,还有一些已经回国的客工,反应自己在入境中国时后被检测出阳性。
他5月中旬在新加坡的检测中被确诊,6月7日出院然后就一直在隔离中,然后最近回国入境时依然被检测出是阳性。
【3】 另外有一批人,过了很久了还是检测阳性,在新加坡遥遥无期地隔离中。
这位客工4月12日高烧进了新加坡医院,4月16日被确诊后进入“方舱”社区隔离设施,在6月10日左右转移到兵营宿舍,十五天之后回到租住的地方,但是7月9日检测依然是阳性。
每天椰子的文章下面都有一些留言, 说想走、“每天过得提心吊胆”。
将心比心,很多人在封城2个月期间都已经感到苦闷,可是许多客工朋友已经隔离了4个月,心情可想而知。
(图源:Timemagzine)
新加坡客工数量多,每个宿舍的管理都有所不同,我们从新闻上看到,政府已经处理得不错了,但是依然有许多个人是需要帮助的。
或因为家庭原因,或因为心理原因。
好在,新加坡有一些民间组织和热心义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帮忙筹款或者组织活动给隔离中的他们带来温暖。
(图源:【捐助湖北狮城爱心群】群主提供)
例如端午节前后,捐粽子,捐口罩物质和孩子们画画给客工叔叔们加油的画,这些能给"坐牢"很久的客工们增加力量信心。
(图源:【捐助湖北狮城爱心群】群主提供)
义工组织也曾帮助去世的中国籍客工及其家属。
在新加坡病逝的客工
新加坡6月1日出现第24起死亡病例,是一名51岁的中国籍客工名叫顾振飞,当时总理夫人何晶也转发了这个消息。
(来源:Facebook)
51岁,人生过百。这个年龄算是正值中年壮年,但他却因为冠病并发症而去世了。
根据卫生部的文告,这名客工朋友是5月1日确诊的第17329起病例。
但在4月底时,他就已经送入重症监护室中,被诊断患上淋巴癌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虽然接受了淋巴癌治疗,但由于病情不断恶化,最终在5月31日病逝。
(图源:家人提供照片)
他的妻子李小娟只能通过视频与他告别,骨灰在当局的安排下已运回国,6月中旬在全家人的目送下下葬。 第二名病逝的中国籍客工名叫吴利友,他更年轻,才刚刚41岁。
这位来自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客工朋友,6月4日不幸骤逝,是新加坡第25起冠病死亡病例,也是最年轻的死亡病例。
(图源:海峡时报)
(图源:家人提供照片)
他的大儿子透露,就在父亲过世的前一天,还跟父亲视频通话,可能为了不让他们担心,一直没有透露自己患病的事。
吴利友的家庭负担很重,有两个儿子,虽然大儿子已经22岁,但是收入微薄。
小儿子12岁还在上学,妻子患有子宫肌瘤,爸妈身上也都有老年病。
在大家关注死亡病例的大数据之时,是一些民间组织,如【捐助湖北狮城爱心群】帮助这些病逝的中国籍客工的家人筹款,减轻他们遗孀的家庭负担。
根据爱心群的负责人,热心义工熊刚描述,最近客工顾振飞的遗孀李小娟还两次捐款给爱心群的其他活动,帮助其他新加坡的中国客工,让人感动。
她在顾振飞刚过世后不久,自己妈妈又病逝,缺钱的情况下还不忘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