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国际幼儿园,
语言教育外的更多可能性。
Say“no”的权利
在中国,孩子们说“不”是一种叛逆,但在新加坡的幼儿园里,老师会鼓励孩子们say no。
新加坡幼儿园的孩子如果遇到有人抢玩具,就可以直接对对方说,不,我还想继续玩。他们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新加坡的幼儿园老师会引导孩子用语言替代打闹,还教给学生如何通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不开心,因为他打了我”。这种情绪管理的启蒙,让孩子变的更有自信。
耐心的培养
在新加坡的幼儿园里,耐心的培养是课堂的一部分。每次要听老师讲故事,孩子们需要坐在小沙发上等待几分钟。老师告诉我们,“ 等待、耐心和独立意识是一种能力,孩子需要慢慢练习。”

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新加坡的幼儿园里,老师会组织很多动手的活动,例如搭积木、画画等,老师会引导孩子们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体现了新加坡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理念。
生活中锻炼独立性
在中国,多数父母在孩子摔倒或者打碎东西后,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上去,将孩子一把扶起,顺势拍一拍衣服的灰尘,将打碎的东西收拾到垃圾筒。这一系列动作,完全剥夺了孩子从小自理能力的培养的能力。
在新加坡幼儿园,当孩子们遇到突发情况,老师们会特别有耐心的等待孩子反应和自我处理,引导性的培养和锻炼她们自理的能力。

教育的温度
新加坡的幼儿园,提供的是有温度的教育。在这里,孩子们受到的不仅仅是老师们教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悉心陪伴、鼓励和支持。

例如,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孩子们,老师们不是简单的将她们放进教室,听之任之,而是耐心的投入更多时间,陪他们玩耍,帮助她们过渡,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融入班级活动。即便孩子们取得很小的进步,也会受到老师和其他孩子们的点赞。
这种无差别的对待、尊重和关爱每一个个体,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有温度的教育。
跳跃式的语言成长
新加坡的幼儿园在全英文交流下的前提下,一般还会配备中文老师,营造双语学习的环境。
一开始,那些单纯靠手势、简单的单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孩子,会随着日常的沉浸式学习和互动,渐渐尝试用简单的句子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性格的培养
国际幼儿园孩子的国籍、种族多样一些,来自欧美国家的老师也比较多,对知识的教授比较佛系,更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