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4 年全球经济的阴霾笼罩下,多数企业因地缘冲突和通胀压力陷入转型泥沼,纷纷按下 “暂停键”。然而,新加坡却宛如一股 “清流”,逆势加速,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新加坡企业研发投入逆势增长 12%,在人工智能、绿色科技前沿领域,融资额突破50亿新元;45 岁以上员工再就业率强势攀升至 72%,曾经被视为职场边缘的银发族华丽转身,成为企业转型生力军。
中小企业的 AI 渗透率更是一年翻倍,从 2023 年的 18% 飙升至 2024 年的 37%,数字化转型风驰电掣。这一系列 “反常识” 数据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诀?
01 资金输血:政府当“天使投资人” 企业敢赌未来

新加坡深知,企业在动荡时局下对转型心存畏惧,资金短缺往往是首当其冲的 “拦路虎”。于是,政府挺身而出,化身 “天使投资人”。
新加坡副财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拉妮・拉贾指出,政府不仅要精准识别人工智能等关键趋势,更要确保 “企业有充足资金渠道,以推动创新与转型”。资金如同企业前进的燃料,没有它,再宏伟的转型蓝图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政策上,政府祭出一套 “组合拳”。研发税收杠杆极具诱惑,企业每投入 1 新元用于研发,竟可获得 400% 的税收抵扣,每年上限高达 500 万新元。一家 AI 医疗公司借此东风,大幅提升肺部 CT 诊断效率 30%,成本锐减 45%,创新活力被瞬间激发。
转型补贴包同样给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能报销 70% 费用,2024 年超 2000 家企业借此搭上云端 ERP 系统的快车,开启数字化新征程。还有风险共担计划兜底,政府为科技贷款担保 80% 风险,使得银行放贷信心大增。
DBS 数据显示,2024 年此类贷款激增 35%,其中 60% 精准流向生物医药和量子计算等潜力领域。正如部长英兰妮所言:“企业不敢转型?政府先押注!” 这般魄力,为企业注入了敢拼未来的强心针。
02 构建韧性劳动力 政府多策并施

在新加坡,人才战略早已突破“高薪挖人”的初级战场,转而构建全龄段、全场景的“人力操作系统”。
企业若想转型、创新并抓住机遇,合适的人才不可或缺。星展银行集团执行董事兼机构银行业务主管韩奎娟强调,人力是公司的 “首要关注点”。英拉妮也点明:“若员工能力不足、无法构建新能力,企业根本无法实现转型、应对未来挑战。”
1. AI闪电战:银行竟成“科技军校”
DBS银行疫情期间秘密训练3000名员工掌握AI编程,近期又培训 13000 名员工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探索重塑工作流程。
推出Spark GenAI计划,DBA银行联合政府向中小企开放AI工具库,助力中小企业驾驭人工智能技术。这种对员工技能前瞻性培养,让星展银行在金融科技浪潮中占得先机,业务不断升级拓展。

2. 40岁+再武装:给中年人发“第二人生入场券”
SkillsFuture Level-Up计划:40岁以上员工参加培训,每月可领3000新元津贴,2024年超5万人借此转型数据分析师、碳审计师;
银发生产力计划:退休年龄延至64岁,企业雇佣60岁以上员工可获最高20%工资补贴,85万老龄人口重回职场。
3. 主妇变码农:破解“她力量”封印
为育儿中断职业生涯的女性提供1万新元CPF账户补贴,强制企业开放弹性办公,2024年女性科技从业者增长23%。
神预言:“未来最稀缺的不是AI工程师,而是会用AI的咖啡店安娣。”
03 制度密码:把国家战略写成“可执行代码”
新加坡深知,要让政策落地有声,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是关键第一步。每年,政府都会联合商会以及银行,开启一场深入千家企业的大调研,如同给经济肌体做 “全面体检”。
在 2024 年的调研中,敏锐捕捉到企业普遍存在的 “人力成本焦虑” 问题。这一痛点一经发现,政府立即行动,2025 预算案果断加码培训补贴。这可不是简单的资金拨付,而是对症下药,旨在帮助企业重塑人力优势,提升竞争力。

强大的执行力是新加坡制度的又一硬核亮点,背后是政 - 银 - 企紧密协作的 “铁三角” 关系。
以 DBS 为例,它既是金融领域的放贷主力,又跨界承担起培训重任,为企业输送金融支持与人才赋能的双重 “弹药”。经济发展局(EDB)更是身兼重任,一手制定政策蓝图,一手化身落地督导员,确保政策从纸面精准落地到每一寸土地。
为实时掌控政策效果,新加坡还设立了数据追踪仪表盘。企业被要求每季度提交转型进度,政府依据详实数据,动态调整补贴力度。表现优异的企业获得更多扶持,进度滞后的企业得到针对性帮扶,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在这张一弛间稳步迈进。
当别国还在争论“政府该不该救企业”时,新加坡已用制度设计证明:真正的韧性,是让每个普通人都有底气成为变革者。所以英兰妮断言:“2025年,胜利属于那些让AI走出实验室、走进菜市场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