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赵易硕了无牵挂,准备带着众镖师启程。出征那天,按规矩,镖师们洗一次大澡。给镖师擦身的女人们,是全城选出来的,最福相、最喜气的女人。旁白是这么说的:“让这样的女人沾了身,即使死在路上,也在离家前有了最后的安慰”。

给镖师擦身的女人们,是全城选出来的,最福相、最喜气的女人。图源:孙侠博士
七年过后,赵易硕连同所有镖师全军覆没,只有王家小爷一人,带着232名魂魄回到平遥。赵易硕的魂魄回到赵家,管家对他说,你不该去沙俄,虽然保全了王家的血脉,但自己却命丧沙俄,从此家族衰落。赵易硕答说他不后悔,自己必得保王家独苗回来,让王家不断了血脉,“232条命,换的不是一命,换的是条血脉,值了!”
拼了一整个民族,为的是什么?
我们把目光从平遥古城北移,越过雁门关,重新投向平城。一千五百三十年前,拓跋宏从这里迁都洛阳,全面汉化,移居中原之后的鲜卑人纷纷融入汉族,如今散于中国全国各地,以陕甘以及鲁辽等地最为集中,有一部分演变为今天的锡伯族。
赵易硕拼了232条人命,是为了保王家血脉;那么,拓跋宏这么大的手笔,拼了一整个民族,是为的是什么?

232名镖师临行时洗了个大澡;到了沙俄之后,无一生还。图源:孙侠博士
我想,拓跋宏为的,并不是鲜卑族的血脉、传统和文化。
鲜卑人的血脉,自拓跋宏改姓“元”起,已与汉人相连;鲜卑人的传统和文化,自迁都洛阳起,也已汉化。
元宏为的,大概是鲜卑族后人可以摆脱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摆脱自然环境不佳的塞外,来到关内,过上更富足、更安定、更幸福的生活。
在本质上,这跟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的追求有何不同?或许唯一的不同,是前者是汉人老百姓,而拓跋宏是鲜卑族皇帝。
人,总是为了生活而奔波。
移民,就是一种最大的奔波。
本文原题《文化古旅》,载于《怡和世纪》第51期
可前往草根书室、友联书局、友谊书斋、新华文化、纪伊国屋书店购买,马来西亚读者可到吉隆坡学林书店垂询



(作者:阿果)
新加坡眼丨来源
阿果,网络资料整理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