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新加坡高等教育领域正悄然发生变革——伴随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公立大学在维持传统全日制招生规模稳定的基础上,正借助创新路径为成年求学者拓展更多升学机遇。

对于国际留学生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更丰富的课程选择,更预示着职业发展与学术深造的深度融合可能。
01 全日制名额
应届毕业生的竞争格局
2025年新加坡六所公立大学预计提供约18,500-19,000个全日制本科学位名额,较2024年的18,500个仅微增2-3%。
这一增幅主要源于理工学院毕业生升学率的提升(预计从43.9%升至45%)及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关键领域的扩招需求。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与南洋理工大学(NTU)依旧占据优势地位,二者合计提供超75%的招生名额。不过,两校招生策略已出现分化:NTU“能力倾向录取”渠道招收的本科生占比达57%,注重实践能力与学术成绩的均衡考量。
学科倾斜与国际化趋势
在政府推动下,STEM学科扩招力度显著。
例如,NTU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计划新增5%名额,以响应新加坡数字经济战略。
与此同时,护理、社会服务等民生相关领域也在逐步扩大招生,反映出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深度绑定。
对于国际学生而言,商科、人工智能等传统热门专业竞争依旧激烈,但环境科学、绿色技术等新兴领域可能成为“价值洼地”。

02 成人学习者
终身参与率目标驱动政策创新
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60%终身参与率”目标,并非只是单纯地增加应届毕业生名额,而是借助灵活的学制体系,将职场人士也纳入教育覆盖范围。
2025年,成人学习者学位名额预计占总目标的15%(较2020年的8%翻倍),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①微证书体系
新加坡理工大学(SIT)推出的“可堆叠微证书”项目,为在职人员提供了分阶段攻读学位的途径,学员每完成一个课程模块便能获取行业认可的资质证书,当学分积累到规定标准后,即可兑换正式学位。

②企业联合培养
新跃社科大学(SUSS)携手渣打银行等企业,共同打造工读学位项目,该项目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课程,学生可实现工作与学业并行,且学费部分由雇主承担。
③学分转移机制
借鉴美国“先验学习学分”(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新加坡高校开始认可工作经验与职业证书,缩短成人学习者的学位完成周期。
热门领域与课程设计
成人教育项目高度聚焦经济增长领域:
①信息技术
NTU推出的兼职工读计算机学位,课程涵盖区块链、网络安全等前沿技术,学员需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
②护理经济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护理学位的非全日制名额增加20%,课程融入远程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等模块。
③可持续产业
新加坡科技学院(SIT)的工程学位课程新增绿色能源与智能基础设施专业方向,学生可通过线上课程学习搭配周末实践课程的方式完成学业。
03 留学生机遇与策略建议
应届生:早规划与多元化能力
●申请窗口前移
公立大学申请通常在入学前一年10月开放,建议提前准备语言成绩与文书材料,避免因名额饱和错失机会。
●能力证明强化
NTU等校加大非学术考核权重,参与科研项目、行业实习或获得专业认证(如Python编程证书)可提升竞争力。

成人学习者:职业关联与时间管理
●选择与企业合作项目
例如,SIT的微证书课程提供行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帮助学员平衡工作与学习。
关注政策补贴
新加坡政府为40岁及以上公民提供课程费用补贴,补贴比例最高可达70%;国际学生则可通过企业赞助或申请奖学金来减轻学习费用压力。

2025年的新加坡高等教育,正从传统的“一次性升学”转向“终身能力构建”。
对于留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挑战,要求他们必须更早地规划职业方向并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机遇,灵活的学制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能够让学术上的投入迅速转化为职业上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