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致餐厅用餐,总是一场味蕾的冒险。盘中常见那些叫不出名字、却风味独特的花卉和微型菜苗,不仅为摆盘增添了一抹春意,也不断提醒食客:我们的食材,其实可以如此多样丰富。

新加坡90%的食材依赖进口,来自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热爱探索全球风味的老饕来说,这座城市无疑是一个味蕾的乐园。
2019年,新加坡食品局提出了“30·30愿景”——期望到2030年,有30%的营养需求能由本地农产品提供。这个目标中,约三分之二来自蔬果,其余则是鱼类、鸡蛋等蛋白质来源。

因此,近年来新加坡涌现出不少创意十足的本地农场,鼓励人们成为现代农夫,自产自销本地食材。借助高科技手段,甚至能在热带气候中种出来自温带地区的植物。
我在一个展会上邂逅了 Nosh Produce,这是一个由两个30英尺集装箱组成的小型高科技城市农场。其负责人Nicole 邀请我们试吃他们种植的微型菜苗与色彩斑斓的可食用花卉——其中有一种带有芥末风味的叶子(Wasabi leaves),令人印象深刻。集装箱农场是新加坡土地稀缺下的应变之策,也是一种别具创意的解决方案。

Nosh Produce 不只是一个农场,更是一种对未来城市生活的重新想象。这个理念起源于大学时期的一个设计项目——他们曾打造过一台“家用冰箱菜园”来种植蔬菜。在实验中,他们惊喜地发现,城市农耕比传统农业节省七倍土地,且能减少90%的用水量。这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成为他们环保旅程的起点。
“传统农业对地球资源造成巨大压力,”Nicole说,“如果我们要成为‘未来的农夫’,可持续性必须是核心。”因此无论是种植、配送到研发新产品的旅程,农场都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比如使用电动车来送货,并利用优化路线软件来减少碳排放等。


他们的努力,也引起了世界顶尖厨师的关注。当秘鲁著名餐厅 Central 的主厨在新加坡举行快闪餐会时,她惊喜地发现,竟然能在 Nosh Produce 找到一种来自南美洲的草本植物。这家曾多次获得“全球最佳餐厅”称号的餐厅,以创新秘鲁料理闻名,展示了秘鲁食材的丰富和多样性。在集装箱里不只能种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味道,更在重新定义未来的餐桌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