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巴旺一名孕妇花 51.5 万新元购入转售组屋,却在入住后陷入 “追债噩梦”—— 每周至少收到一封附带血手、烧车等恐吓内容的阿窿信件,甚至孕期仍不得安宁。
30 岁的巫女士愤怒控诉,揭露组屋交易中 “债务背景核查” 的监管漏洞。

购房陷阱:看似正常的转售组屋暗藏 “债务炸弹”
2023 年 5 月,巫女士购入三巴旺五房式转售组屋,初期仅发现信箱有前屋主信件,未予重视。同年 10 月,邻居持阿窿追债信上门提醒,她才惊觉前屋主深陷债务危机:信件来自非法放贷者(阿窿)、当铺及正规借贷公司,内容包含烧屋、泼漆等暴力威胁图片,甚至附有带血手印的恐吓书。
“怀孕后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家人安全受威胁。” 巫女士透露,尽管 2023 年 10 月首次报警,警方加强巡逻并建议安装监控,但截至 2024 年 5 月 25 日,追债信仍以每周一封的频率送达,其中部分信件甚至标注 “再不还钱将 targeting 孕妇”。
前屋主甩锅:交易时隐瞒债务,事后敷衍道歉
巫女士指出,购房时中介称前屋主因离婚面临组屋收回,故出售单位,全程未提及债务问题。
交易完成后联系前屋主,对方仅口头道歉,未采取任何解决措施,甚至对后续沟通置之不理。
“她的债务却让我承担骚扰,法律不该让无辜者受牵连。”
监管漏洞:组屋交易缺乏债务背景核查
目前新加坡组屋转售流程中,买家需自行核查房屋是否存在抵押、租赁等法律问题,但对前屋主的个人债务纠纷(尤其是未登记的阿窿债务)无强制披露要求。
巫女士呼吁当局在交易审批环节增加 “债务背景调查”,如通过信用局查询前屋主负债情况,避免 “问题房屋” 流入市场。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前屋主明知债务可能引发骚扰却故意隐瞒,可能构成欺诈,买家可通过民事诉讼索赔。
但巫女士表示,诉讼耗时耗力,更担忧未来转售时因 “阿窿屋” 标签导致房产贬值。
社会警示:购房需警惕 “隐性风险”
此案引发公众对转售组屋 “隐性风险” 的关注。房地产专家建议买家:
深度背景调查 :不仅核查房屋产权,还需通过邻里打听、信箱信件分析等方式,了解前屋主生活状况;
法律兜底条款 :在买卖协议中加入 “债务纠纷赔偿条款”,若交易后出现第三方追债,前屋主需承担法律责任;
及时报警留证 :如遇骚扰,立即向警方报案并保存所有证据,必要时申请限制令。
“花半生积蓄买房,却换来无穷噩梦。”
巫女士的遭遇为所有购房者敲响警钟:在看似规范的组屋交易背后,仍需警惕看不见的 “暗礁”。
正如网友留言:“制度应该保护善意购房者,而不是让他们为他人的错误买单。”
此案的最终走向,或将推动新加坡组屋交易监管机制的重要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