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51071
明或以上和田巧雕大玉卧马案头摆件
L21cm,H13cm(with base), 1.4kg


LOT 51073
清乾隆宫廷和田碧玉高浮雕双龙笔洗
L20cm,1.36kg
来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 新加坡重要收藏家郭氏家族旧藏,乾隆玉器雕工为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乾隆皇帝下旨把江南制玉好手调往宫中如意馆,专为皇家宫廷制作玉器,此件笔洗以优质的新疆和田碧玉为材料,颜色翠绿浓郁,玉质细腻。



LOT 51074
清宫廷紫罗兰翡翠双猴献寿文房摆件
L18cm,1kg
来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 新加坡郭氏家族旧藏,苏富比2005年6月13日lot598,清宫慈溪太后遗存,翡翠质,翡,粉紫色;翠,绿色;玻璃光泽,材质细腻润滑,温润色艳,通透清澈,天然形成,浑然一体的巧雕为紫水地和帝王绿的巧妙结合使其成为珍贵的皇家宫廷玉器。器型为不规则椭圆,正面为十二片翠绿桃叶后面藏有九个紫色寿桃及紫绿相间的彩桃,反面有九个急于献寿,冲之欲出猴子,形态各异的表情引人入胜,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喜上眉梢,有的聪明伶俐,有的亲情相悦,其中母子猴情深意浓,手足相连,冲天猴摘蟠桃呈献寿星之意。九猴加九桃寓意九九归一,列入云霄宝殿仙班之意。整个玉器采用镂空,掏雕,巧雕的工艺手法,使纹饰逼真,正反相错,互相掩映,巧妙奇特。手工碾磨和表面自然形成的包浆使得器件整体光洁细腻,温润如出水芙蓉,晶莹剔透。经过碾琢玉工匠人的精湛的雕工和天然材质巧妙结合把形,色,种,意完美的表现的淋淋尽致,活灵活现。
参阅:《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总》北京:2005 册12 页219



LOT 51075
清乾隆宫廷和田羊脂白玉独我唯尊一统天下双龙玉瓶
H30cm with base,1.62kg
来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Sep 1996 Christie lot137 新加坡重要收藏家郭氏家族旧藏,1996年9月佳士得拍卖lot137 白玉质,润如凝脂,质地细腻,洁白如雪,莹和光洁,玉质上乘,玉料稀有罕见,整个玉瓶采用一整块天然和田羊脂玉料浑然雕琢而成。顶部圆钮瓶盖为倒金钟祥云环绕式,玉瓶通高三十公分,瓶体扁平,高肩盘著两条双环蟠龙左右对称,上下四环高度一致,圆腹,卧足。器型工整,内壁厚度均一,瓶口圆形,厚实沉稳,盖和瓶体,子母扣入严谨密封度好。本玉瓶呈筒型两侧的双龙,体态饱满,活灵活现,尤其龙背上的三角龙鳞栩栩如生,蟠龙回首庄严威武,口含喷水下衔双玉环,龙尾也雕有双环,四个活套玉环上下左右对称,意喻天下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双龙,一龙为天上的玉帝,一龙为天下的真龙天子,天下唯我独尊,瓶体上的山水纹饰如雕似画,碾琢细致。包浆温润通透,尽显晶莹之玉质美感。附在筒型瓶体的双龙和天下山水寓意一统江山,万世永存,颈部和瓶腹上的云雾山水之间行人雕工精致,布局大气工整,显示出皇家宫廷玉雕的精巧意趣。天然的玉料和匠人雕工的巧妙结合,相得益彰。实为宫廷顶级玉器,因其唯一性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参阅:《清宫档案》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 1999年 第129页 图21号





LOT 51076
清康熙宫廷造办处缂丝耕织图四条屏
132x41cmx4
来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 新加坡重要收藏家郭氏家族旧藏,缂丝是中国最传统的皇家御用织品,织造过程极其精细,存世精品稀少,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缂丝在清朝一度被皇家垄断御用,民间几乎不得见,清代康熙宫廷缂丝继承了明代的缂丝技法,并在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刺绣,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此件四条屏由清宫廷造办处按照皇家制作形式,缂丝作品以不同的颜色织成远山,近水,亭台楼阁等等,设计巧妙,构图优美,山石亭台,小桥流水刻画细致,尤其人物形象生动,颇为传神,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趣味盎然之感。纵观近年来拍卖市场,清代宫廷缂丝绘山水图者几乎不见,但在缂丝上,绘画精细,尺寸较大的还属于稀有之物。



LOT 51098
清瓷胎仿生瓷荔枝纸镇
L6cm
品相完美


LOT 51110
大清乾隆年制款仿石纹釉带原配盖香炉
D10.6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口沿有略微飞皮
来源:CHRISTIES 1985 7DEC lot362 1985年12月7日佳士得拍卖lot362。清乾隆时期,仿制各种工艺品类的像生瓷制作颇盛,几近无所不仿。此件香炉仿制效果逼真,玉石质感极强,仿石纹釉瓷器是在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于石质的彩釉勾绘出石头的纹理,入窑二次高温烧制而成。



LOT 51120
清中天蓝釉如日中升釉里红笔添原配座
L6cm
此件笔添十分罕见,通体以天蓝釉为主体,在中间以釉里红表现一轮红日,造型小巧精致,造型端庄,做工考究.通体施天蓝釉,釉面润泽无瑕,釉层均匀,色彩美妙,底部有芝麻钉,其色泽青如天,明如镜,幽淡隽永,引人入胜。



LOT 51122
清康熙官窑绿彩紫龙纹碗
D11cm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来源:Japanese Kenshodou Collection 日本贤祥堂古美术旧藏,传承有序,此碗经典官窑品种,历朝钧有烧造以康熙时期最为精美,传世相当稀少,造型典雅尊贵,胎骨细薄轻盈,碗外璧以绿釉为地,海水龙纹,其上复施紫彩,纹饰刻划细腻,云龙矫健生动,釉面光洁,施彩界限清晰,彩釉纯正浓艳,据清乾隆《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内廷对瓷器的使用有明确规定由此可见,本品为清代后宫的岁例用瓷。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1998年 P302,图196。



LOT 51143
大清乾隆年制款天蓝釉蒜头瓶
H28.7cm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欧美收藏旧藏 瓶口若蒜头,长颈,溜肩,垂圆腹,圈足,通体施天蓝釉,足内书大清乾隆年制款。秀美端庄,本品最称俊雅秀逸。其线条柔美起伏,尽见迤逦之姿,所施天蓝一色,匀净莹亮,静穆古雅,胎骨细薄坚致,丽质怡人,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天蓝釉则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创新釉色,其釉色淡雅悦目,似天青之蓝,可与同一时期创烧的豇豆红釉媲美,将其施于蒜头瓶上自是釉纯器美,相得益彰。再配以绝妙品相,令人心生怜爱,何忍释之。与本品相同天蓝釉蒜头瓶传世仅见,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及香港暂得楼各为一件炉钧釉之品。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一只青金蓝蒜头瓶。此三者均为暗刻款,本品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