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御用、名家舊藏,新加坡國際2021年度首拍領銜曝光

2021年01月08日   •   3萬次閱讀

LOT 51071

明或以上和田巧雕大玉臥馬案頭擺件

L21cm,H13cm(with base), 1.4kg

LOT 51073

清乾隆宮廷和田碧玉高浮雕雙龍筆洗

L20cm,1.36kg

來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 新加坡重要收藏家郭氏家族舊藏,乾隆玉器雕工為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在工藝上精益求精,盡善盡美,乾隆皇帝下旨把江南制玉好手調往宮中如意館,專為皇家宮廷製作玉器,此件筆洗以優質的新疆和田碧玉為材料,顏色翠綠濃郁,玉質細膩。

LOT 51074

清宮廷紫羅蘭翡翠雙猴獻壽文房擺件

L18cm,1kg

來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 新加坡郭氏家族舊藏,蘇富比2005年6月13日lot598,清宮慈溪太后遺存,翡翠質,翡,粉紫色;翠,綠色;玻璃光澤,材質細膩潤滑,溫潤色艷,通透清澈,天然形成,渾然一體的巧雕為紫水地和帝王綠的巧妙結合使其成為珍貴的皇家宮廷玉器。器型為不規則橢圓,正面為十二片翠綠桃葉後面藏有九個紫色壽桃及紫綠相間的彩桃,反面有九個急於獻壽,沖之欲出猴子,形態各異的表情引人入勝,有的憨態可掬,有的喜上眉梢,有的聰明伶俐,有的親情相悅,其中母子猴情深意濃,手足相連,沖天猴摘蟠桃呈獻壽星之意。九猴加九桃寓意九九歸一,列入雲霄寶殿仙班之意。整個玉器採用鏤空,掏雕,巧雕的工藝手法,使紋飾逼真,正反相錯,互相掩映,巧妙奇特。手工碾磨和表面自然形成的包漿使得器件整體光潔細膩,溫潤如出水芙蓉,晶瑩剔透。經過碾琢玉工匠人的精湛的雕工和天然材質巧妙結合把形,色,種,意完美的表現的淋淋盡致,活靈活現。

參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匯總》北京:2005 冊12 頁219

LOT 51075

清乾隆宮廷和田羊脂白玉獨我唯尊一統天下雙龍玉瓶

H30cm with base,1.62kg

來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Sep 1996 Christie lot137 新加坡重要收藏家郭氏家族舊藏,1996年9月佳士得拍賣lot137 白玉質,潤如凝脂,質地細膩,潔白如雪,瑩和光潔,玉質上乘,玉料稀有罕見,整個玉瓶採用一整塊天然和田羊脂玉料渾然雕琢而成。頂部圓鈕瓶蓋為倒金鐘祥雲環繞式,玉瓶通高三十公分,瓶體扁平,高肩盤著兩條雙環蟠龍左右對稱,上下四環高度一致,圓腹,臥足。器型工整,內壁厚度均一,瓶口圓形,厚實沉穩,蓋和瓶體,子母扣入嚴謹密封度好。本玉瓶呈筒型兩側的雙龍,體態飽滿,活靈活現,尤其龍背上的三角龍鱗栩栩如生,蟠龍回首莊嚴威武,口含噴水下銜雙玉環,龍尾也雕有雙環,四個活套玉環上下左右對稱,意喻天下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雙龍,一龍為天上的玉帝,一龍為天下的真龍天子,天下唯我獨尊,瓶體上的山水紋飾如雕似畫,碾琢細緻。包漿溫潤通透,盡顯晶瑩之玉質美感。附在筒型瓶體的雙龍和天下山水寓意一統江山,萬世永存,頸部和瓶腹上的雲霧山水之間行人雕工精緻,布局大氣工整,顯示出皇家宮廷玉雕的精巧意趣。天然的玉料和匠人雕工的巧妙結合,相得益彰。實為宮廷頂級玉器,因其唯一性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參閱:《清宮檔案》台北故宮博物院出版 1999年 第129頁 圖21號

LOT 51076

清康熙宮廷造辦處緙絲耕織圖四條屏

132x41cmx4

來源:Singapore Queks Family Collection 新加坡重要收藏家郭氏家族舊藏,緙絲是中國最傳統的皇家御用織品,織造過程極其精細,存世精品稀少,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緙絲在清朝一度被皇家壟斷御用,民間幾乎不得見,清代康熙宮廷緙絲繼承了明代的緙絲技法,並在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刺繡,繪畫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此件四條屏由清宮廷造辦處按照皇家製作形式,緙絲作品以不同的顏色織成遠山,近水,亭台樓閣等等,設計巧妙,構圖優美,山石亭台,小橋流水刻畫細緻,尤其人物形象生動,頗為傳神,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果趣味盎然之感。縱觀近年來拍賣市場,清代宮廷緙絲繪山水圖者幾乎不見,但在緙絲上,繪畫精細,尺寸較大的還屬於稀有之物。

LOT 51098

清瓷胎仿生瓷荔枝紙鎮

L6cm

品相完美

LOT 51110

大清乾隆年制款仿石紋釉帶原配蓋香爐

D10.6cm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口沿有略微飛皮

來源:CHRISTIES 1985 7DEC lot362 1985年12月7日佳士得拍賣lot362。清乾隆時期,仿製各種工藝品類的像生瓷製作頗盛,幾近無所不仿。此件香爐仿製效果逼真,玉石質感極強,仿石紋釉瓷器是在燒制好的白瓷胎上用近似於石質的彩釉勾繪出石頭的紋理,入窯二次高溫燒制而成。

LOT 51120

清中天藍釉如日中升釉里紅筆添原配座

L6cm

此件筆添十分罕見,通體以天藍釉為主體,在中間以釉里紅表現一輪紅日,造型小巧精緻,造型端莊,做工考究.通體施天藍釉,釉面潤澤無瑕,釉層均勻,色彩美妙,底部有芝麻釘,其色澤青如天,明如鏡,幽淡雋永,引人入勝。

LOT 51122

清康熙官窯綠彩紫龍紋碗

D11cm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來源:Japanese Kenshodou Collection 日本賢祥堂古美術舊藏,傳承有序,此碗經典官窯品種,歷朝鈞有燒造以康熙時期最為精美,傳世相當稀少,造型典雅尊貴,胎骨細薄輕盈,碗外璧以綠釉為地,海水龍紋,其上復施紫彩,紋飾刻劃細膩,雲龍矯健生動,釉面光潔,施彩界限清晰,彩釉純正濃艷,據清乾隆《國朝宮史》卷十七記載,內廷對瓷器的使用有明確規定由此可見,本品為清代後宮的歲例用瓷。

參閱:《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博物館1998年 P302,圖196。

LOT 51143

大清乾隆年制款天藍釉蒜頭瓶

H28.7cm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來源:歐美收藏舊藏 瓶口若蒜頭,長頸,溜肩,垂圓腹,圈足,通體施天藍釉,足內書大清乾隆年制款。秀美端莊,本品最稱俊雅秀逸。其線條柔美起伏,盡見迤邐之姿,所施天藍一色,勻凈瑩亮,靜穆古雅,胎骨細薄堅緻,麗質怡人,遠視之,宛若佳人玉立,風韻無限。天藍釉則為康熙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創新釉色,其釉色淡雅悅目,似天青之藍,可與同一時期創燒的豇豆紅釉媲美,將其施於蒜頭瓶上自是釉純器美,相得益彰。再配以絕妙品相,令人心生憐愛,何忍釋之。與本品相同天藍釉蒜頭瓶傳世僅見,目前藏於台北故宮及香港暫得樓各為一件爐鈞釉之品。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一隻青金藍蒜頭瓶。此三者均為暗刻款,本品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款識。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