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2022门户开放报告》(2022 Open Doors Report)。

21/22学年留学美国国际学生人数948519人,较20/21年914095人上升3.8%,摆脱了连续两年的留学人数下降的趋势。


图片来源:2022 Open Doors Report
中国学生人数总体上又下降了将近9%,相较于前10年不断暴涨的人数,这两年学生受各方影响下落明显,21/22学年总计290086名中国留学生。

图片来源:2022 Open Doors Report
在学生中本科生(Undergraduate)变化明显。下降了13%,硕士(Graduate)反而上涨了3.6%,OPT,也就是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专业实习),美国F1签证学生毕业后的实习人数下降幅度更为突出,下降了21.7%。

图片来源:2022 Open Doors Report
即便如此,中国仍然是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占比31%。排名第二的印度占比21%,赴美学生的人数较去年增长了19%,慢慢缩小了与中国学生人数的差距。

图片来源:2022 Open Doors Report
这些年来,美国一直是中国学生最大的留学目标,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转变,一方面他们对自己在美国是否会受欢迎心存疑虑,另一方面出现了更多的国内和国际选择,许多因素正导致中国的学生在其他地方寻求高等教育。
这两年“留学浪潮”势头不减,这两年中国高考生、考研学生人数节节攀升,越来越大的学业竞争才是选择留学最主要的原因。
目前除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也是中国学生主要的留学选择,商科与管理则是最热门的专业,工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也广受欢迎。

但是,这些地区与美国处境相同,对于留学生来说缺乏稳定性,在这种时候,选择华人优势地区才更能保障留学生活,就比如华人占据多数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教育是最能打动人的名片之一,从学前到大学,都有很多国际学生申请就读。《2022年中国留学⽩⽪书》调查显示,2021年新加坡留学申请数量增长了21.34%。

01 双语教学制度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及必修科目,除此之外,学生必须选修其所属族群的母语课程。很多新加坡的孩子可以中英文无缝切换。
新加坡的很多学校同时配备了英语老师和华语老师,并要求说英语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说英语。
而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到新加坡留学本身就就有着华语优势,在新加坡的双语教学下,我们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国内的双语教育前进的脚步却一直都较为缓慢,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孩子学的痛苦,并且效果甚低。
虽然出现众多打着“双语学校” “双语实验学校 ”以及 “国际双语学校 ”旗号的民办学校,但规范性较差,质量也参差不齐。如此一来,新加坡成了家长们的不二之选。
02政策保证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科学合理又比较宽松的人才准入政策,为各类人才进入新加坡工作提供了便利。
他们把外来人员按文化层次及工作经验进行严格分类,在政策上向层次高的人才倾斜。
一般工人,在新工作时限为两年,期满后必须离境。受过大专教育的人,只要有单位聘请,可以在新工作较长的时间。
具有新加坡政府承认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可以长期在新工作,并在工作两三年之后,即可申请新加坡永久居住权。
03 多种方式引进人才
通过提供奖学金形式与“未来”人才建立工作契约关系。一些政府部门和大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奖学金,资助那些成绩优异的中学毕业生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就读,学成后回到提供奖学金的单位工作。
新加坡政府部门和企业深入高等院校,在三、四年级的学生中物色自己需要的人选,让这些学生到本单位实习。
甚至任命临时职务,让他们看到在本单位的发展机会,等毕业时自觉自愿地过来工作。
04 完善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教育集东、西方文化所长,实行精英教育和全民教育相结合制度。
新加坡政府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爱好,充分挖掘潜能,因材施教。从小学到大学,层层分流,不断筛选拔尖人才。
此外,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精英人才的培养教育,从学生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实施精英人才培养计划,送他们到世界名牌大学深造,锲而不舍地培育国家栋梁之材。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通过分流教育,能够挖掘和发现人的潜能,根据人的潜在能力培养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又进一步发掘人的可塑性并尽可能往更高层次培养,形成了一种人尽其才的教育制度。
05丰厚的薪金待遇
借助于雄厚的经济实力,新加坡在经济刺激方面采取的最直接策略,便是提供丰厚的薪金待遇。
新加坡人力部规定,在本地申请就业准证的外国人,其月工资不得低于2500新元。
至于受雇于跨国公司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年薪超过百万的更是比比皆是。
06 完善严格的法律体系
新加坡的法律体系非常完善,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有一整套全球典范级严谨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包括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期货交易法、基金管理法、外汇交易法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简称MAS)发出的信函及其他相关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