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8 珍珠坊
后记:本文承蒙杭州文史协会同仁鼓励,写作期间又蒙新加坡文史前辈杜南发先生指导帮助,不胜感激,特此致谢。
24 姚梦桐, 《郁达夫旅新生活与作品研究》,新加坡:新加坡新社,1987, 17页。
25 郁飞,455-456页。
26 郁云,《我的父亲郁达夫》, 台北:兰亭书店,1986,165页。
27 柯木林,“郁达夫故居在哪里?”, 《联合早报》, 2016年12月26日。
28 许云樵(遗作),“中峇鲁区今昔”,《南洋学报》,第三十八卷第一、二期 (1983年6月),86页。
29 许云樵(遗作),“中峇鲁区今昔”, 86页。
30 郁飞,455页。
31 陈子善,“郁达夫译《瞬息京华》”,《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北京:中华书局,2013,88页。
32 姚梦桐, “画家徐君濂”,《新加坡战前华人美术史论集》, 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 1992 , 197页。
33 《郁达夫诗全编》,256页。
34 郁飞,462页。
35 以上摘录自李传玺,“时隔62年的寄还”,《人民政协报》2014-03-20期05版。感谢杜南发先生提供这个线索。
36 1942年初日军占领新加坡等地,姚楠已经回到重庆,鉴于形势,他联合回到重庆的会员张礼千、朱杰勤那南洋学会迁到重庆;1946年上半年,张礼千趁回到新加坡的机会,又把南洋学会迁回新加坡。见姚楠,“南洋学会的变迁”,《星云椰雨集》,56-61页。南洋学会目前依然存在。
37 许云樵,87页。
38 《郁达夫诗全编》,241页。
39 胡迈,“达夫漫忆”,《回忆郁达夫》,488。胡浪漫,原名浪桂,字迈。华侨,汀州永定人。 1930年代远渡南洋,历任马来西亚《星槟日报》、新加坡《星洲日报》、《总汇报》总编,1949年因为文言论激进,不容于当局,乃辞职从商;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长期担任新加坡永定会馆会长;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以及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等。他大约是上海“八一三”后到南洋宣传抗日。1940年任光回国,不久随叶挺从重庆到新四军,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40 胡迈, 同上。
41 胡迈,同上。
42 胡迈, 491页。
43 《郁达夫诗全编》,271页。
44 《郁达夫诗全编》,241页。
45 《郁达夫诗全编》,241页。
原文标题为《郁达夫新加坡遗踪新探》第三节,载于《杭州文史》2017年第一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新加坡眼分章节发表,本文为第三部分。前两部分见相关阅读,余下部分,随后发出。

(作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饶宗颐画前面)
杨斌,现为澳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他将会为大家带来一场讲座,揭秘“张爱玲的南洋情结”。
讲座将先概述张爱玲作品中关于南洋、华侨,特别是华侨女生的形象,而后分析这些形象与张爱玲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渊源,最后以张爱玲笔下的南洋和华侨为契机,比较探讨大中华的概念。
讲座信息
日期:11月25日(星期天)
时间:7pm签到,7:30pm开始
主讲:杨斌教授
分享嘉宾:孙爱玲博士
地点: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16楼 The Pod (最近地铁站:Bugis)
点击阅读原文readmore即可免费报名参加。


他也刚刚出版《上座传经事已微—饶宗颐新加坡大学执教考》一书。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限量版300本。点击
https://www.fomomkt.com/store/v2/merchant/xinjiapoyan/1485346938可以购买作者签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