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8 珍珠坊
後記:本文承蒙杭州文史協會同仁鼓勵,寫作期間又蒙新加坡文史前輩杜南發先生指導幫助,不勝感激,特此致謝。
24 姚夢桐, 《郁達夫旅新生活與作品研究》,新加坡:新加坡新社,1987, 17頁。
25 郁飛,455-456頁。
26 郁雲,《我的父親郁達夫》, 台北:蘭亭書店,1986,165頁。
27 柯木林,「郁達夫故居在哪裡?」, 《聯合早報》, 2016年12月26日。
28 許雲樵(遺作),「中峇魯區今昔」,《南洋學報》,第三十八卷第一、二期 (1983年6月),86頁。
29 許雲樵(遺作),「中峇魯區今昔」, 86頁。
30 郁飛,455頁。
31 陳子善,「郁達夫譯《瞬息京華》」,《沉醉春風—追尋郁達夫及其他》,北京:中華書局,2013,88頁。
32 姚夢桐, 「畫家徐君濂」,《新加坡戰前華人美術史論集》, 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1992 , 197頁。
33 《郁達夫詩全編》,256頁。
34 郁飛,462頁。
35 以上摘錄自李傳璽,「時隔62年的寄還」,《人民政協報》2014-03-20期05版。感謝杜南發先生提供這個線索。
36 1942年初日軍占領新加坡等地,姚楠已經回到重慶,鑒於形勢,他聯合回到重慶的會員張禮千、朱傑勤那南洋學會遷到重慶;1946年上半年,張禮千趁回到新加坡的機會,又把南洋學會遷回新加坡。見姚楠,「南洋學會的變遷」,《星雲椰雨集》,56-61頁。南洋學會目前依然存在。
37 許雲樵,87頁。
38 《郁達夫詩全編》,241頁。
39 胡邁,「達夫漫憶」,《回憶郁達夫》,488。胡浪漫,原名浪桂,字邁。華僑,汀州永定人。 1930年代遠渡南洋,歷任馬來西亞《星檳日報》、新加坡《星洲日報》、《總彙報》總編,1949年因為文言論激進,不容於當局,乃辭職從商;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新加坡永定會館會長;任光(1900-1941),浙江嵊縣人,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以及抗戰歌曲《打回老家去》、《高粱紅了》等。他大約是上海「八一三」後到南洋宣傳抗日。1940年任光回國,不久隨葉挺從重慶到新四軍,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40 胡邁, 同上。
41 胡邁,同上。
42 胡邁, 491頁。
43 《郁達夫詩全編》,271頁。
44 《郁達夫詩全編》,241頁。
45 《郁達夫詩全編》,241頁。
原文標題為《郁達夫新加坡遺蹤新探》第三節,載於《杭州文史》2017年第一期。因原文篇幅較長,新加坡眼分章節發表,本文為第三部分。前兩部分見相關閱讀,餘下部分,隨後發出。

(作者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博物館饒宗頤畫前面)
楊斌,現為澳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西泠印社社員,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他將會為大家帶來一場講座,揭秘「張愛玲的南洋情結」。
講座將先概述張愛玲作品中關於南洋、華僑,特別是華僑女生的形象,而後分析這些形象與張愛玲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淵源,最後以張愛玲筆下的南洋和華僑為契機,比較探討大中華的概念。
講座信息
日期:11月25日(星期天)
時間:7pm簽到,7:30pm開始
主講:楊斌教授
分享嘉賓:孫愛玲博士
地點: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大廈16樓 The Pod (最近地鐵站:Bugis)
點擊閱讀原文readmore即可免費報名參加。


他也剛剛出版《上座傳經事已微—饒宗頤新加坡大學執教考》一書。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限量版300本。點擊
https://www.fomomkt.com/store/v2/merchant/xinjiapoyan/1485346938可以購買作者簽名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