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大学败北?
根据一项亚洲大学排行榜,连续四年登上榜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被上年度排次位的中国北京大学超越,退居第二。南洋理工大学下滑两个名次,名列第五。
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11月8日公布2023年亚洲大学排名。

原本排在第五位的中国清华大学升至第三位。文告说,这是新加坡的大学九年来,首次失去亚洲榜首排位,也是七年来,两所大学首次没有排在首三名之内。
南大在上一轮排名中,与香港大学同列第三位,这次下滑至第五位。港大跌一个名次,排名第四。
这项排名有11个评估指标,包括大学在学术界的名声、雇主对大学的评价、教员与学生比例、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国际教员和国际学生的比率、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比率、国际研究网络等。QS为760所大学进行评估。
不过,根据QS今年6月公布的2023年全球大学排名,国大名列全球第11,是亚洲大学中表现最佳的。北大和清华大学分别排全球第12名和14名。
QS发言人表示,亚洲排名和全球排名的评估指标稍微不同,例如:在亚洲排名增添交换学生比率这个指标。亚洲排名和全球排名使用的指标分数占比也有差别,因此两者有些落差。

新加坡大学这次在亚洲排名略微下滑,主要是因中国顶尖大学崛起,在研究相关指标的分数增加。
不过,在反映国际化环境的指标,新加坡大学的得分较高。国大和南大也继续稳坐“亚洲五大”,年比名次变化不大。由于前几所大学的竞争一向激烈,各大学表现的差距小。
这不是新加坡大学第一次在亚洲大学排名中被其他大学超越。清华大学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2019年亚洲大学排行榜中登上榜首,国大则退居第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后连续两年登上亚洲第一和第二。
南大在《泰晤士报》、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国际排行榜中列入全球40大内。
“排名的年比变化是预料之中的现象,尤其当前几所大学之间的竞争保持激烈。校方以宏观的角度看待大学多年来在各个排行榜的表现。”
亚洲顶尖学府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最新出炉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排名中首次跻身前20,升至第19位。南洋理工大学也跃升10位,上升至第36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Times Higher Education)10月12日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英国牛津大学连续七年稳居榜首。
今年,共有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799所大学进入排名,比去年增加了137所,是这项排名19年来入选高校最多的一次。
高等教育强国


数据清楚地表明,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是一个卓越、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强国,是东盟国家中的灯塔,也是一个强大、联系紧密的国际枢纽,并且还在不断地进步。东盟国家方面,马来亚大学跌出世界前350名,菲律宾大学跌出前800名,印度尼西亚大学则跌出前1000名。
在世界前100名的高校中,美国大学的占比再度下降,已从2018年43所高校的巅峰时期,降至今年的34所。
中国方面,在2023年的排名中,共有95所大学入围,其中有11所高校跻身前200名,创下最好成绩。
加强国际合作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美国杜克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更新合作协定,下来五年继续协作发展杜克—国大医学院,促进医学教育和研究。

杜克—国大医学院由国大和杜克大学联办,自2005年成立,收生对象是已考获其他学士学位的学生,旨在栽培医生、临床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国大和杜克大学约每五年续约,这是双方第三次更新合约。
杜克—国大医学院是杜克大学其中一个最成功的海外协作项目,集合两所顶尖大学在医学、研究和创新的强项。这项协作丰富了杜克社群,也通过教员和学生的交换计划扩大大学的专长。双方推出的研究协作项目资金将进一步强化双方研究人员的合作,推动转化和临床研究工作。
杜克—国大医学院以创新的教育和研究,栽培临床学家和研究人员。医学院通过新颖的教学法,为学员提供跨学科的教育,支持新加坡的医疗系统。
冠病疫情期间,杜克—国大医学院的专家也开创新研究,包括发明首个能快速测探冠病中和抗体的血清检测盒cPass。
为了应对医疗的未来需求,杜克—国大医学院今年也把社会处方(social prescribing)融入第一年教学课程中,让学生更早进入社区接触病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