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好奇追加毒品分量能产生什么“迷幻”效果,青年两小时内服用两枚“毒邮票”,结果在产生幻觉的情况下杀害母亲和外婆。由于他被诊断在案发时受毒品影响而精神失常,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意识,为此高庭法官依法裁定他两项误杀罪名不成立。
1. 新加坡青年吸毒后杀害母亲外婆
这起命案发生于2019年10月27日晚上7时许,在联邦道第7A座组屋。两名死者是被告的母亲李素梅(56岁,教师)和外婆许卿龚(90岁)。
案发当天,被告吴立恩(案发时22岁)被告在家吃了午餐后,用半小时服用一枚LSD,他在约一个半小时后决定服用第二枚。被告事后承认,他清楚知道LSD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且也曾经因服用LSD而出现妄想,但当时好奇为了“看到更多浓烈与生动的迷幻颜色”,因此决定追加服用多一枚LSD。

被告吴立恩,来源:早报
到了傍晚,被告出门一趟,回来时手持一把刀子,左手也戴着一枚铁戒指。母亲走进房间与儿子谈话时,被告突然举刀子往母亲胸口捅下去,再第二刀捅在母亲的右边头部上,并且没有把刀子拔出来。
外婆与女佣听到惨叫声到房间查看,发现情况危险后跑出住家,央求住在隔壁的一对母子让两人进屋。被告这时追了出来,一拳揍向外婆脸部,导致她跌倒和头部撞到走廊铁杆。邻居的儿子试图劝被告冷静下来,但反而挨了被告的拳头。

被告吴立恩(中)和母亲李素梅(左),来源:早报
女佣赶紧带着老妇躲进邻居家,但被告还是追了进来,继续殴打外婆和两名邻居,过了一会儿才住手和离开单位。当时外婆已满脸是血,倒卧在血泊中,邻居赶紧报警求救。双手沾血的被告跑下楼,过程中遇到几名路过的公众,开始对他们大声叫喊和挥拳打人。公众合力将被告制伏,直至警方抵达现场逮捕被告。
2. 高庭判决无罪!
根据验尸报告,被告捅入母亲胸口的一刀刺穿心脏,是致命伤。由于母亲的心脏已停止跳动,当被告将刀子插入她的头部时,伤口已经没有明显的流血迹象。被告的外婆则死于头部的伤势。
被告落网后被送往心理卫生学院接受精神评估,他被诊断在案发时因服用LSD而产生幻觉、思绪混淆和妄想被迫害等症状。被告事后也表示对案发经过只有非常零碎的记忆,并且完全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导致母亲与外婆丧命。

被告母亲李素梅(左)与外婆施庆庆(右),
来源:新加坡鱼尾文
由于被告被诊断在案发时受毒品影响而精神失常,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意识,为此获高庭法官依法裁定他两项误杀罪名不成立,并按照刑事诉讼法谕令他继续还押监狱,直至律政部长给予进一步指示。
医生认为,被告在案发时属精神失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意识。根据法律,若一个人因精神失常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其罪名就无法成立。
不过,由于被告在初庭承认命案发生的数小时前曾在家里吸毒,他在2021年11月11日被判坐牢22个月,刑期从被捕当天即2019年10月27日算起。
3. 被告有长期吸毒史!
根据控辩双方同意的案情,被告在2018年底首次服用麦角酸酰二乙胺(LSD),即俗称“毒邮票”的一种半人工致幻剂,案发以前曾有三次服用LSD的经验。被告都是前往芽笼27A巷一带向一名叫“阿伟”的男子购买毒品,每一枚LSD的价格介于35元至50元。

被告和其家庭成员的合影,来源:早报
而在被告开设的博客中,也可以追溯到一系列被告吸毒的历史,例如在案发前一个月写道“世界将9颗LSD放到我手里,放在舌下又如何?”,以及案发当天的“为何我们不将大麻合法化,为何我们选择隐瞒事实?我们不该隐瞒事实。”
在案发当年(2019年),被告曾写道;“我很迷茫,我可能去了别的地方。终于,在这漫长的人生,或许我可能会在一天醒来,做了所有想做的事情。”,而在之后的推文却显示:“或许四面墙可以夺走我的自由、惩罚我、教我该如何活着。”由此可以推测出被告受毒品的影响长期处于精神不稳定的状态,最后酿成如此的惨剧。
4. 新加坡推出反嗜毒运动
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星期四(9月22日)推出为期两年的“What's Your Fix?”反嗜毒运动,希望引起更多有关毒品的建设性对话,鼓励年轻人成为反毒倡导者,给予身边容易接触毒品的人帮助。
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副主席周端昌致辞时说,在打造无毒品社会进程中,每个人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关嗜毒的问题近来在社会里出现分歧,人们必须展开对话找到共识。

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副主席周端昌(左)和生命建设者创办人
林耿年签署谅解备忘录, 来源:早报
全国防止嗜毒理事会也与志愿福利团体“生命建设者”(Architects of Life)签署谅解备忘录,下来将通过一系列活动,携手推广反毒意识。
根据今年年初的报告,去年(2021年)新加坡有2724名嗜毒者被捕,当中34%是新嗜毒者,而年龄在30岁以下的新嗜毒者占了60%。此外,新加坡中央肃毒局起获的毒品总值年比激增近5成,达1816万元。俗称“冰毒”的甲基安非他命、海洛因和大麻是去年新加坡最常被滥用的毒品。落网的嗜毒者中,有92%使用了这三种毒品中的至少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