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新加坡一下子来了两个坏消息!
第5波疫情真的来了,日增新冠病例再创三个月新高,达7109例!
前天卫生部长王乙康已经“预告”过,下一波疫情将在1-2个月内席卷新加坡,呼吁大家赶紧去打疫苗追加剂。
(图源:王乙康FB)
就在他说完这两天,病例节节攀升,新冠周感染率急剧飙升到1.23,进入快速传播阶段。
(图源:卫生部)
并且出现首例猴痘输入病例(上次是过境),一名从国外来的空服人员造成大量社区密切接触者,他们必须隔离21天!
(图源:CNA)
新冠和猴痘一起来,新加坡却已经几乎取消所有防疫规则……
卫生部早已预告
身边越来越多人反复感染!
看数据,第5波疫情来了!
(示意图)
虽然新加坡一般在星期二病例都会固定增加,因为一般在周末开门诊所少,星期一检会增加,数据会反映在星期二。
但前天周二比起上周二的5130起,增加了近40%!
(图源:MOH)
前天输入病例有716起,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大的输入数字!
社区病例也高达6393起,其中5941人通过抗原快速检测(ART)确诊,452人的核酸检测(PCR)确诊。
社区病例中,如果按照年龄分,20-49岁中青年群体感染人数最多。
0-11岁:560起
12-19岁:416起
20-29岁:1143起
30-39岁:1285起
40-49岁:1103起
50-59岁:845起
60-69岁:653起
70岁和以上:388起
新加坡目前有326名新冠病患住院,比昨天多了30人。从7日动线来看,每10万人中ICU和死亡的比例也从5月16日明显反弹了。
(图源:MOH)
即使不看数据,新加坡很多人对于新一波的疫情是有感觉的,因为身边确认的人明显重新增多。
老师给家长发信息,口吻平静地说:“我检测阳性请病假了”
(近期网友投稿)
办公室的同事悲催地“中了”,发来照片跟老板请假
(近期网友投稿)
这一轮疫情,目前,奥密克戎BA.2毒株仍是主流,但感染BA.4和BA.5毒株的病例比例已明显增加。
社区中约30%的病例为BA.4和BA.5亚型的病例,而前三周的比例分别为17%、8%和3%
新加坡从新冠疫情以来,经历了5轮疫情:
(图源:卫生部)
新加坡即将到来的第五轮疫情,预计会逐渐被新变种毒株取代,
鉴于BA.4和BA.5毒株的传播力比原有的BA.2更高,新加坡卫生部预计这类病例会继续增加。
(南非已经被BA.4和BA.5毒株席卷)
而且前段时间《纽约时报》报道,他们发现一个核心问题:
原本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原始毒株的人,会再次感染了最新型的变异株。
《重复感染奥密克戎,有时候发生在几个月内》
所以在新一轮疫情中,我们也可以预测会有不少再次感染者。
据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家莫卡德(Ali Mokdad)透露,如果是感染病毒后取得自然免疫保护,则免疫力通常在3个月后开始下降。
对于疫苗接种取得保护的人来说,以新加坡卫生部规定的疫苗有效期270天来看,打完疫苗7个月内都有保护,差别在于抗体逐月消退多少。
当免疫力消退,重复感染新冠就会“自然发生”。
(图源:FB网友)
就现有证据来说,BA.4和BA.5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早期的Omicron相似。
迎战第5波疫情
新加坡几乎无防疫措施
如果说新加坡这一波疫情和上次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现在社区里除了戴口罩几乎已经没有任何防疫措施。
入境检测隔离 - 取消
安全距离 - 取消
社交规模限制 - 取消
“合力追踪” - 取消
汇报感染群 - 取消
户外戴口罩 - 取消
……
从4月1日边境大开、4月12日开放夜间活动,到4月26日全岛防疫警戒降级!
现在岛上到处都很拥挤。
走上街头,除了看见戴口罩的人,其他很多时候仿佛没有人在意新冠。
(今日小贩中心排队人潮)
如果用原有的思维来看,新加坡到处都在“传播病毒”。
新加坡-马来西亚关卡附近是这样的
每天都有大量人往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山,没有任何检测和隔离,人员流动非常大。
(图片来源:Facebook)
周末的乌节路街头表演是这样的,年轻人席地而坐听歌手唱歌。
里三层外三层,户外还可以不戴口罩……
(图源:小红书网友)
最近新加坡各种活动恢复,一些明星前往小岛造成聚集。
比如贝克汉姆受运动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Adidas)之邀,闪现乌节路。
狂热的粉丝在店外围观,其中不乏很多没有戴好口罩的孩子。
(以上图源:Asiaone)
上周末,新加坡芳林公园还举行了两年久违的支持LGBT的“粉红点”活动,数千人不戴口罩狂欢派对。
(图源:海峡时报)
(图源:mothership)
面对社会大型活动全面恢复 + 新变种毒株的入侵,新加坡疫情几乎是一定会反弹的。
其实早在6月初,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就预告过,新一轮的疫情预计将在7月、8月发生。
尽管王乙康提到变种毒株BA.4和BA.5可能在新加坡引发疫情的时间点,但他也强调,新加坡有能力应对这两种新毒株。
重中之重,是医疗机构必须为此做好准备,以避免当初奥密克戎变异株进入本地时,医疗体系不胜负荷的历史重演。
现在新加坡的公立医院继续忙于照顾非新冠患者,而且许多医院的床位占用率很高。
所以新加坡医院也从前两周开始做准备:增加新冠病床、未雨绸缪。
国立大学卫生系统主席Thomas Loh副教授透露:
“国大医疗集团已准备就绪,并且有能力应付接下来可能出现病例激增的情况。”
不仅是医院高层做出了指令,医护人员也有都开始有心理准备。
(图源:CNA)
卫生部长王乙康发声
5个检测+疫苗中心启用!
就在6月20日,王乙康通过社交媒体再发生,几乎肯定新一波疫情要来,但是督促人们不要太过担心,该打疫苗的赶紧去打。
为了应对新一轮疫情,新加坡从今天6月23日起,启用多五个联合检测与疫苗接种中心。
分别位于宏茂桥、红山、盛港、兀兰和义顺,那么全岛就会有共10个联合检测与疫苗接种中心。
(图源:海峡时报)
这些中心不再是提供单一的疫苗,会有辉瑞/复必泰以及莫德纳/Spikevax疫苗,其中碧山的中心则会提供辉瑞/复必泰以及诺瓦瓦克斯/Nuvaxovid疫苗。
其实经过前几轮疫情的洗礼和疫苗差异化措施,新加坡大部分人已经接种疫苗。
93%的人口接种至少1剂,92%的人口完整接种2剂,77%的人还打了追加剂。
当卫生部长认为这个数字还能提高,他特别提醒那些60岁以上的人士。
如果没打2针,感染重症的几率是40/1000
如果打了2针,感染重症的几率是10/1000
如果打了3针(有追加剂),几率是3/1000
(图源:王乙康FB)
目前看来,新加坡官方还没有进一步收紧措施的计划。
不过事情无绝对,当时暂停使用合力追踪器和APP时候,王部长就提醒过大家“不要扔掉”或者“不要删除APP”,因为随时可能重启。
(图源:早报)
最新猴痘输入病例
紧急确定13个“密接者”
前天“屋漏偏逢连阴雨”,和新冠病例大增的新闻并排的是新加坡出现首例猴痘输入病例。
(图源:海峡时报)
与上次过境的猴痘病例不同,这次该病患在经过了一轮社区活动之后才被发现确诊。
这样一来,就有很多密切接触者了。
卫生部周二晚间公告,患者是一名42岁的英国男子,他是空服人员,上周三至上周五(6月15日和17日)在新加坡,并在周日飞入和飞出新加坡时再次入境。
周一他的猴痘检测呈阳性,目前在国家传染病中心(NCID)住院治疗。
患者在新加坡停留期间除了在酒店,16日还去过一家按摩店和在三家餐厅用餐……
(猴痘病毒颗粒)
(图源:《新科学家》 )
卫生部补充说,患者的情况稳定,已经确定了13名密切接触者,所有密切接触者在最后一次与病人接触后将被隔离21天。
猴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常不常见,但它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受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病变材料或被污染的材料而发生。
潜伏期从5天到21天不等,受影响的人一般从发烧开始到皮损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
卫生部敦促公众,特别是旅行者,提高警惕,保持高标准的个人卫生,包括在上完厕所或手脏了之后经常洗手。
如果他们出现任何与猴痘相符的疾病症状:高烧、淋巴结肿大和皮疹,都应立即就医,并应告知医生他们近期的旅行史。
说到樟宜机场,又是新加坡的另一个防疫突破点。
(图源:海峡时报)
昨天早上的最新报告,樟宜机场5月的客运量继续上升,从4月的大约193万人次增加至247万人次,或大约28%,是2021年同时期的14倍!
这么多人来人往,只要打过新冠疫苗就无须行前和落地检测,更不用隔离;猴痘也是出现症状后才能被发现。
(图源:新加坡旅游局)
这样一来,新加坡相当于大海中的飘摇小船,完全暴露在世界疫情之中。
无论是新冠还是猴痘袭来,都是迟早的事,大家各自小心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