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路器”结束,逐步解封
出门必须戴口罩
2020年6月2日起,新加坡“断路器”结束,开始进入逐步解封。由于社区传播风险仍很高,只能先重启风险不太高的经济活动。大部分社交、娱乐和经济活动仍受限制。老年人尽可能居家不外出。人们只能在进行必要活动时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

第三次全民发口罩
2020年5月26日起,新加坡再次免费发口罩。这次政府共准备了600万个升级版可重复使用口罩,确保所有本地居民,包括各种长期准证持有人如客工和留学生都能领取。
相比前两次,这次发的口罩已作出改善:防水材质,戴起来更透气,过滤细菌效率也高达95%(原先过滤效率是65%)。口罩的尺寸也有成人和孩童两种。

世卫组织开始鼓励戴口罩
2020年6月5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戴口罩指南”进行了更新,建议各国政府在出现广泛社区传播而又难以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例如在公共运输、商店或其它封闭拥挤环境,应鼓励公众佩戴口罩。

全球领先口罩厂 在新加坡设生产线
2020年6月17日,时任贸工部长的陈振声在脸书发贴透露,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口罩厂商Medicom集团决定在新加坡设厂,以确保供应链的弹性。新厂每月能产出数百万只的口罩。

(图源:Medicom)
淡马锡先后六次免费发口罩
疫情期间,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先后六次为居民免费发口罩。
只有在吃喝时才能摘下口罩
新加坡进入解封第二阶段可堂食后,卫生部发现许多人用餐前和用餐后都没有戴口罩,因此卫生部2020年6月24日澄清说,公众只有在吃喝时才能拿下口罩,吃喝之后必须立即重新戴上口罩,以防口沫横飞,传播病毒。

卫生部表示,除非是进行剧烈活动或用餐,否则公众须时刻戴上口罩,一旦完成剧烈活动或用餐完毕,公众则应该立即戴上口罩。此外,人们不能为了同他人交谈而摘下口罩,并建议公众不戴口罩时应该减少谈话或唱歌。
警告没啥用,一违规就直接重罚
2020年9月9日,黄循财在抗疫工作小组记者会上表示,政府已经给餐饮业和民众很多时间去了解相关规则,但还是有很多人无视这些规则。违例行为包括了没有戴好口罩、没保持安全距离一米、超过五人聚集、晚上10时30分后售卖及饮用酒精饮料、大声播放音乐、以及不同食客组别之间交谈等。
即日起,个人或商家一旦被发现违反安全措施,即便是初犯,都将面临罚款。

新加坡“无罩嫂”任性出街
疫情两年多,不少人因为违反防疫规定被罚,而其中最“红”的当属“无罩嫂”。从2020年6月28日到2021年6月25日期间,潘秋玉在不同地方前后16次没戴口罩,害人害己,将“任性”贯彻到底。
2021年9月,“无罩嫂”因违反防疫条例被判坐牢16周。

李显龙首次公开承认
“曾在关键点判断失误”
2022年初,李显龙总理在《联合早报》出版的新书《战疫勇士——新加坡之道》中坦承“曾在关键点判断失误”。其中一项是,他认为应该更早全面实施戴口罩。
李总理说,在新冠疫情初期,他们依照世卫组织的建议,结合国内情况,建议民众没有身体不适不用佩戴口罩。

政府免费发放的口罩
李显龙总理回顾彼时的决定时说:“第一原则应是相信戴比不戴口罩更有效,至少可以防止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透过唾液传播给他人。我认为我们应该更早改变立场,鼓励人们戴可重复使用的口罩。”
颜金勇也认为,口罩攸关公共卫生,该改变措施时就要改变。“我们最初对这个病毒有一些假设,并按假设做一些决定,但我们须要不断用事实印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即便是无症状感染未被发现,新加坡当局也应该鼓励民众戴上口罩预防潜在的感染威胁。
大解封:户外无须戴口罩
2022年3月24日,李显龙就新冠以情发表第九次电视直播讲话,并宣布从3月29日起,推出一波防疫新政,包括:
1. 户外不强制戴口罩,须保持一米距离
2. 室内仍须戴口罩,无须保持一米距离
3. 聚会人数翻倍,从五人增至十人
4. 堂食翻倍增至十人,取消晚上2230时之后堂食饮酒的限制
5. 居家办公比例从50%降至25%,等。
调查:仅24%的民众会在户外摘口罩
2022年三月底,根据CNA做的一项非正式调查显示,在10400名受访者当中,仅有大约2500人表示自己会在户外摘下口罩;而另外76%的受访者则表示,将继续戴好口罩。多数人的理由为“太麻烦”,以及“口罩能起到保护作用”。

终于!室内也不用戴口罩了
2022年8月21日,新加坡卸下防疫最后一道防线,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宣布,室内可摘口罩。
他说,“为了避免出现“抗疫疲劳”,我们将进一步放宽戴口罩的要求:只有在乘搭公共运输工具、在医院、诊所、疗养院等,仍然强制戴口罩,其他场合一律不再强制。尤其在学校,老师与同学们必须能见到彼此的脸部表情,这个对学习和成长十分重要。
专家:是时候取消“口罩令”了
8月23日,《海峡时报》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认为冠病重症和死亡风险在新加坡已大为降低;他认为,在一定的场景下,以及一些特定人群,仍然应该戴口罩,例如年长者和免疫能力低下者,在人群密集场所应该戴口罩,降低感染的风险,不仅是防范“冠病-19”病毒,也防范其他病毒。

截至8月22日,奥密克戎在新加坡的病死率是0.048%,是德尔塔的13%,是流感的一半。

国大医院传染病专家戴尔说,在公共运输工具上肯定需要继续戴口罩,一来是因为人群密集,二来是因为乘客流量很大,会接触到各种人,感染风险比较高;他认为,医院和疗养院应该是最后才取消“口罩令”的。他判断,由于这些场所有大量体弱人员,或许“永远也不会解除这些场所的口罩令。
受访专家同时认为,室内戴口罩的要求早晚应该取消,因为戴口罩不是完全无害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古阿烈说,口罩对环保、对孩童的学习环境、以及对聋哑人的唇语交流都是有妨碍的;戴口罩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脸盲症”,对人们的社交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他说,在疫情的高峰时期,人们为了压制病毒传播,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是,新加坡现在大部分人口已受过感染,几乎每个人都接种了疫苗(93%),而且也接种了加强针(79%),长期继续戴口罩可能就弊大于利了。
明日起室内可不戴口罩
8月24日,抗疫工作小组在记者会上正式宣布:从8月29日起,除了个别特殊封闭场所和较拥挤的公共设施,如地铁、巴士、医院,大家都可以选择不戴口罩。

副总理黄循财在记者会上透露,搭乘德士、私召车、校车和厂车等私人交通工具,以及在机场内可以选择不戴口罩。他表示,德士司机可以要求乘客戴口罩,但这并不受法律约束。
在新加坡的机场内也可以选择不戴口罩。至于在飞机上和渡轮进出新加坡时是要戴口罩,则需要视目的地的要求而定。
你会继续戴口罩吗?
8月24日,新政策公布当天,《新加坡眼》记者采访了大家关于摘口罩的想法。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会继续选择戴口罩,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不过大家对于别人摘口罩的行为也表示理解。
你对此如何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