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路器」結束,逐步解封
出門必須戴口罩
2020年6月2日起,新加坡「斷路器」結束,開始進入逐步解封。由於社區傳播風險仍很高,只能先重啟風險不太高的經濟活動。大部分社交、娛樂和經濟活動仍受限制。老年人儘可能居家不外出。人們只能在進行必要活動時出門,出門必須戴口罩。

第三次全民發口罩
2020年5月26日起,新加坡再次免費發口罩。這次政府共準備了600萬個升級版可重複使用口罩,確保所有本地居民,包括各種長期准證持有人如客工和留學生都能領取。
相比前兩次,這次發的口罩已作出改善:防水材質,戴起來更透氣,過濾細菌效率也高達95%(原先過濾效率是65%)。口罩的尺寸也有成人和孩童兩種。

世衛組織開始鼓勵戴口罩
2020年6月5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戴口罩指南」進行了更新,建議各國政府在出現廣泛社區傳播而又難以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例如在公共運輸、商店或其它封閉擁擠環境,應鼓勵公眾佩戴口罩。

全球領先口罩廠 在新加坡設生產線
2020年6月17日,時任貿工部長的陳振聲在臉書發貼透露,總部設在加拿大蒙特婁的口罩廠商Medicom集團決定在新加坡設廠,以確保供應鏈的彈性。新廠每月能產出數百萬隻的口罩。

(圖源:Medicom)
淡馬錫先後六次免費發口罩
疫情期間,新加坡淡馬錫基金會先後六次為居民免費發口罩。
只有在吃喝時才能摘下口罩
新加坡進入解封第二階段可堂食後,衛生部發現許多人用餐前和用餐後都沒有戴口罩,因此衛生部2020年6月24日澄清說,公眾只有在吃喝時才能拿下口罩,吃喝之後必須立即重新戴上口罩,以防口沫橫飛,傳播病毒。

衛生部表示,除非是進行劇烈活動或用餐,否則公眾須時刻戴上口罩,一旦完成劇烈活動或用餐完畢,公眾則應該立即戴上口罩。此外,人們不能為了同他人交談而摘下口罩,並建議公眾不戴口罩時應該減少談話或唱歌。
警告沒啥用,一違規就直接重罰
2020年9月9日,黃循財在抗疫工作小組記者會上表示,政府已經給餐飲業和民眾很多時間去了解相關規則,但還是有很多人無視這些規則。違例行為包括了沒有戴好口罩、沒保持安全距離一米、超過五人聚集、晚上10時30分後售賣及飲用酒精飲料、大聲播放音樂、以及不同食客組別之間交談等。
即日起,個人或商家一旦被發現違反安全措施,即便是初犯,都將面臨罰款。

新加坡「無罩嫂」任性出街
疫情兩年多,不少人因為違反防疫規定被罰,而其中最「紅」的當屬「無罩嫂」。從2020年6月28日到2021年6月25日期間,潘秋玉在不同地方前後16次沒戴口罩,害人害己,將「任性」貫徹到底。
2021年9月,「無罩嫂」因違反防疫條例被判坐牢16周。

李顯龍首次公開承認
「曾在關鍵點判斷失誤」
2022年初,李顯龍總理在《聯合早報》出版的新書《戰疫勇士——新加坡之道》中坦承「曾在關鍵點判斷失誤」。其中一項是,他認為應該更早全面實施戴口罩。
李總理說,在新冠疫情初期,他們依照世衛組織的建議,結合國內情況,建議民眾沒有身體不適不用佩戴口罩。

政府免費發放的口罩
李顯龍總理回顧彼時的決定時說:「第一原則應是相信戴比不戴口罩更有效,至少可以防止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透過唾液傳播給他人。我認為我們應該更早改變立場,鼓勵人們戴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顏金勇也認為,口罩攸關公共衛生,該改變措施時就要改變。「我們最初對這個病毒有一些假設,並按假設做一些決定,但我們須要不斷用事實印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
即便是無症狀感染未被發現,新加坡當局也應該鼓勵民眾戴上口罩預防潛在的感染威脅。
大解封:戶外無須戴口罩
2022年3月24日,李顯龍就新冠以情發表第九次電視直播講話,並宣布從3月29日起,推出一波防疫新政,包括:
1. 戶外不強制戴口罩,須保持一米距離
2. 室內仍須戴口罩,無須保持一米距離
3. 聚會人數翻倍,從五人增至十人
4. 堂食翻倍增至十人,取消晚上2230時之後堂食飲酒的限制
5. 居家辦公比例從50%降至25%,等。
調查:僅24%的民眾會在戶外摘口罩
2022年三月底,根據CNA做的一項非正式調查顯示,在10400名受訪者當中,僅有大約2500人表示自己會在戶外摘下口罩;而另外76%的受訪者則表示,將繼續戴好口罩。多數人的理由為「太麻煩」,以及「口罩能起到保護作用」。

終於!室內也不用戴口罩了
2022年8月21日,新加坡卸下防疫最後一道防線,李顯龍在國慶群眾大會宣布,室內可摘口罩。
他說,「為了避免出現「抗疫疲勞」,我們將進一步放寬戴口罩的要求:只有在乘搭公共運輸工具、在醫院、診所、療養院等,仍然強制戴口罩,其他場合一律不再強制。尤其在學校,老師與同學們必須能見到彼此的臉部表情,這個對學習和成長十分重要。
專家:是時候取消「口罩令」了
8月23日,《海峽時報》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認為冠病重症和死亡風險在新加坡已大為降低;他認為,在一定的場景下,以及一些特定人群,仍然應該戴口罩,例如年長者和免疫能力低下者,在人群密集場所應該戴口罩,降低感染的風險,不僅是防範「冠病-19」病毒,也防範其他病毒。

截至8月22日,奧密克戎在新加坡的病死率是0.048%,是德爾塔的13%,是流感的一半。

國大醫院傳染病專家戴爾說,在公共運輸工具上肯定需要繼續戴口罩,一來是因為人群密集,二來是因為乘客流量很大,會接觸到各種人,感染風險比較高;他認為,醫院和療養院應該是最後才取消「口罩令」的。他判斷,由於這些場所有大量體弱人員,或許「永遠也不會解除這些場所的口罩令。
受訪專家同時認為,室內戴口罩的要求早晚應該取消,因為戴口罩不是完全無害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古阿烈說,口罩對環保、對孩童的學習環境、以及對聾啞人的唇語交流都是有妨礙的;戴口罩也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臉盲症」,對人們的社交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他說,在疫情的高峰時期,人們為了壓制病毒傳播,任何努力都是必要的。但是,新加坡現在大部分人口已受過感染,幾乎每個人都接種了疫苗(93%),而且也接種了加強針(79%),長期繼續戴口罩可能就弊大於利了。
明日起室內可不戴口罩
8月24日,抗疫工作小組在記者會上正式宣布:從8月29日起,除了個別特殊封閉場所和較擁擠的公共設施,如地鐵、巴士、醫院,大家都可以選擇不戴口罩。

副總理黃循財在記者會上透露,搭乘德士、私召車、校車和廠車等私人交通工具,以及在機場內可以選擇不戴口罩。他表示,德士司機可以要求乘客戴口罩,但這並不受法律約束。
在新加坡的機場內也可以選擇不戴口罩。至於在飛機上和渡輪進出新加坡時是要戴口罩,則需要視目的地的要求而定。
你會繼續戴口罩嗎?
8月24日,新政策公布當天,《新加坡眼》記者採訪了大家關於摘口罩的想法。
從採訪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會繼續選擇戴口罩,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不過大家對於別人摘口罩的行為也表示理解。
你對此如何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