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这样的:两天完成560万份核酸检测;三天完成800万份核酸检测;五天完成近1100万民众的全员核酸检测。
外媒在报道此条消息时,纷纷采用“惊叹”和“不可思议”等词语来形容。

当然,新加坡的报道没有用过于夸张的词语,只是非常平静地陈述了这个事实。

在新加坡平静陈述事实的当下,也就是10月19日,根据新加坡卫生部数据统计,新加坡累计进行了约349万次核酸检测,共检测了105万人。
从10月13日到10月19日这七天,新加坡共进行了19.6万次核酸检测,平均每天检测2万7996次。

鉴于情况确实有所不同,在此就不做横向比较了。
其实单看新加坡自身进行纵向比较,检测能力确实是大有进步的。
过于久远的咱们就不深究了,就从4月说起。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5月4日在国会表示,新加坡核酸检测能力已从4月初的每天2900次提升至8000次以上。
也就是说,4月初,新加坡的核酸检测每天大概可以做到2900次;到5月份,每天大概可以做到8000次。

同日,颜金勇表示:
“我们正与不同的公私营部门合作,以将检测能力逐步提高到每天4万次”。
这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Flag。那么这个Flag,到如今是否实现了呢?
正如上文所言,到10月中旬,新加坡已经可以做到平均每天进行2万7996次核酸检测。
而截止到前不久的12月7日,新加坡已经累计进行了483万多次核酸检测,检测了近125万人。12月1日到12月7日这七天,平均每天检测了2万5073次。

有人说,这怎么还退步了呢?
其实不然。新加坡的检测能力一直是在波动上升中的,在10月中旬到12月初这段时间里,最高的平均每天检测次数达到了3万1416次。
从四月的3000到五月的8000,再到如今的30000,新加坡一直在刷新著自己的单日核酸检测次数记录,着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但是离立下的每天4万次检测的目标,还是有距离的。

一般来说,提高核酸检测能力,需要具备三大要素:
足够的检测试剂盒、测试原料,以及人力。
颜金勇5月时曾在国会答疑时表示:全球存在试剂盒和提取核糖核酸(RNA)的试剂等测试原料短缺的情况。

通常来说,每次核酸检测都需要化验室人员把测试样本加入试剂后放入试剂盒,再通过机器进行PCR检测,得出阳性或阴性的检测结果。
颜金勇说,新加坡将探讨如何采购更多在本地生产或从外国进口的试剂盒。另外,化验室也需要更多人力进行采样、测试和记录等工作。
“我们正逐步提高这个能力,希望能够尽快达到每天4万次的水平。”
说到这里,有没有发现,核酸检测价格的高低与核酸检测的能力,或者说承载力其实是有很大关联的。
原因正是影响二者的因素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原料是否短缺对新加坡来说是不可控因素,但试剂盒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会直接影响到新加坡核酸检测的能力与定价。

其实,自从政府宣布12月起,新加坡居民可到指定地点自费接受核酸检测,新加坡本地私人医疗机构就接到不少公众询问。
随着需求增加,一些机构增加检测站,有些也加快了化验速度,准备把每日处理的样本数量增加一倍。
莱佛士医疗总经理杨奕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目前我们每日可处理约5000个冠病检测。随着需求增加,我们计划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每天进行多3000个至5000个检测。我们已同时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
目前新加坡约有600家诊所和业者获准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未来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新加坡的检测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

03. 核酸检测“新常态”
自12月1日起在新加坡实行的核酸检测新规,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转变。
毕竟在此之前,没有身体不适、不满足离境前、事前检测等特定检测要求的居民,是不能主动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
联合领导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的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于11月10日在记者会上解释道:
随着新加坡进一步开放国门,以及准备在解封第三阶段恢复更多经济和社交活动,政府决定取消核酸检测门槛,让检测更普及。

其实,普及核酸检测这件事在新加坡早有苗头,只是早晚的事。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大部分其实都用在了客工宿舍。随着4月客工宿舍疫情的爆发,新加坡政府不断加大客工宿舍的检测力度,在8月完成了全部客工宿舍的检测。
由于客工群体工作性质和居住环境的聚集性,完成全部客工检测之后,新加坡政府也定期对客工们进行核酸检测。
除了对住在宿舍的所有客工进行免费检测外,政府还要求建筑业、海事业等多个行业的所有从业员,必须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检测。

然而,抗疫工作并非单线作战,除了客工宿舍这个主战场,新加坡还需要善于利用提高的核酸检测能力,用于预防输入型病例,以及偶尔出现的社区病例。
在解封措施结束之前,为了确保恢复工作的家长能安心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新加坡对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一次普检,把潜在风险降至最低。
此外,新加坡还规定从7月1日起所有年满13岁的人首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必须进行核酸检测。
其他类似的检测,也曾用于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负责防控客工宿舍疫情的工作人员。
这是一种针对性检测策略,其好处在于考虑到了检测资源的庞大成本,因而将检测资源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毕竟“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之后,随着“好钢”的数量有所提升,同时,“刀刃”也逐步检测完成,政府进一步扩大了检测对象。
8月,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决定对指定群体进行核酸检测,以便及早遏制社区内的隐性病例传染。
首批指定群体包括德士和私召车司机、送餐员、客工宿舍服务外包人员,以及小贩中心、巴刹和咖啡店摊贩。
这些因为工作性质而经常接触陌生人的群体,感染新冠的概率相对高,提早筛查出病例,有助于降低社区传染的风险。

10月起,所有在单位层级回营受训的战备军人、教官和支援人员,每个星期也都得接受定期核酸检测,以策安全。
问及为何设定每周检测的要求,国防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扎吉哈解释,战备军人会离开军营,因此检测提供一种保障,也让他们的队友能安心受训。
截至10月28日,武装部队已恢复约一半的回营训练。
至于训练何时全面恢复,扎吉哈表示,这取决于检测能多快和多有效地进行。随着检测能力提高,武装部队将恢复更多训练。

11月6日,新加坡宣布推出试行计划,让25家夜间场所重新开业,但顾客在入场前需要接受核酸检测以确认没有染病。
酒吧的试行计划于12月启动,为期两个月;卡拉OK歌厅和夜总会的试行计划则会在明年1月才开始,为期三个月。
新加坡夜生活娱乐总商会会长王汉平说:
“检测费由业者承担,但是预料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尤其是在试行期间。”

出入境、进出夜间娱乐场所都要进行核酸检测,未来新加坡的核酸检测也会进一步扩大范围。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核酸检测未来在新加坡也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核酸检测简单来说分五步:取样、留样、保存、核酸提取、检测。
最重要的是取样,需要用咽拭子擦拭咽后壁及双扁桃体处各5-10次,还要不断的旋转咽拭子。
其它细节就不具体描述了,小编做过几次,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酸爽的。
一般来说,按照供需关系理论,如果接下来新加坡民众对核酸检测的需求增加,检测费用就会下降。
但凤凰医疗集团医疗总监李铠伦提醒,检测费用的下降牵涉许多因素,究竟能否从现有的约200新币大幅下降还是个未知数。

就算有点贵,如果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买一个心安,该做还是得做。
何况,还是有可能降价的!
但还是希望疫情早日退散,咱们谁都不用做核酸检测!
资料来源:
1. The Online Citizen:COVID-19 testing available to public at approved private clinics from 1 Dec – but netizens lament the cost of PCR test is “too expensive”
2. CGTN:真相放大镜:国外核酸检测又贵又紧缺?CGTN新媒体记者亲身体验中国社区核酸检测
3. 联合早报:私人诊所投入资源 增加冠病检测数量
4. 央视新闻:新加坡扩大筛查范围 重点人群优先检测
5. 联合早报:新加坡检测能力将尽快提高到每天4万次
6. 8视界新加坡:检测费不便宜! “航空泡泡”往返本地与香港 仍有公众愿买单
7. 联合早报:港业界担心高昂检测费影响出游意愿
8. 经济日报:呼吸检测法验新冠肺炎 新加坡最快明年初准用
9. SingSaver:COVID-19 Tests In Singapore: Its Cost And Where To Go
10. 联合早报:中国核酸日检能力达484万份
11. 网络公民:曾患冠病客工中风瘫痪 客工亦重募款相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