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今年起在部分学校试行一套结合人工智能科技的适应式学习系统,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时,获得个人化引导和支援。
教育部长陈振声昨天(5月30日)在国立教育学院配合教育学与教学实践研究所成立20周年举办国际研讨会上致辞时,勾勒教育工作者下来提升教学所须推动的七大转变。其中一项就是确保教学无论在实体或虚拟空间,以及在校内或校外都能有效进行。
陈振声说,教育部正在开发一系列以人工智能(AI)驱动的适应式学习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学习辅助。
教育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证实,部分中小学今年起试行一套针对数学教学的适应式学习系统(Adaptive Learning System,简称ALS)。这个系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进度和需求,给予个人化的学习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提升数学能力。
教育部也在开发一套能对学生的英文作文提供反馈的改卷系统,以协助教师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另一方面,中学、初级学院及励仁高中学生将定期进行居家学习,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陈振声说,这也有助推动教师发挥创新,设计出混合模式教学法,衔接校内和居家学习。
对于离开学校的成人学生,陈振声说,政府在提升成人教育体制以及开发职场学习的资源。国立教育学院、国立幼教学院和成人学习学院将结合力量,通过教学法研究,支持人们终身学习的效果。
陈振声在致辞时从也就教学过程、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社交情绪和心理韧性,以及提升教师与彼此及社区伙伴协作等方面,阐述教学工作所须落实的其他转变。
教学方面,陈振声强调,教师不能只着重传授知识,而是得引导学生解读海量信息、对信息进行查证和分析,以及聆听不同观点,从而对不同课题有深刻了解。此外,他也呼吁教师培养学生“问对的问题”,以便为明日的挑战寻找创新方案。
此外,教育也必须通过不同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陈振声指出,我国建国初期欠缺资源,当务之急是通过规范化的教育模式,以最有效率方式让人民接受教育。如今,本地提供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数理中学、新加坡艺术学院及新加坡体育学院等专科学校,专为普通(工艺)源流学生而设的裕峰中学、直通车学校,以及自主学校等多元教育渠道。
陈振声指出,即使是同一所学校,也通过实施科目编班制,根据学生不同的强项和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全面科目编班制将如期于2024年在各中学推行,取代分流制。
本地后中学教育渠道如今也有更大灵活度。陈振声说,根据不同学生的强项设计的教育模式,会花费更多资源,但教育部尽可能提供多元选项,帮助学生实现潜能。
陈振声也呼吁教师共享经验及知识,以及通过参与业界实习项目,引进新观点,提升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