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卡夫湖。(图:魏凤琴)

消失了60年的阿卡夫湖重现比达达利公园。
昨天(3日)正式开放的阿卡夫湖不仅是公园内的一大休闲亮点,也是本地首个用作雨水集蓄管理的多功能排水基础设施。
阿卡夫湖的命名源于历史地标阿卡夫湖公园,是由阿拉伯裔富商阿卡夫在1929年兴建的园林,从1930年代到二战前是个受欢迎的休闲景点。湖泊在1964年被填平。
政府在2013年宣布比达达利发展计划时,表示会在新镇内重建阿卡夫湖。面积达1.8公顷的新阿卡夫湖,距离阿卡夫湖公园原址以北500米处。湖泊可容纳4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16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阿卡夫湖是本地首创的多功能排水设施,具备储水和排水功能。(图:公用事业局)
公用事业局集水区与水道署首席工程师(排水规划)梁秉祥说,阿卡夫湖位于比达达利区的最低点,晴天时是休闲空间;下雨时则变成蓄水池。
“在下雨的时候,比达达利新镇一半地区的雨水径流会流入最低处的阿卡夫湖,然后再流到下游的沟渠。由于下游空间限制,我们无法扩建下游的排水设施来应付这里的雨水径流,阿卡夫湖可以调节和减缓雨水进入下游的排水系统,从而降低淹水风险。”
梁秉祥也说,阿卡夫湖的水位通常保持在1到1.5米之间,下大雨时,水位可能会上升到4米。
“阿卡夫湖湖岸的人行道设计是可以暂时被雨水淹没的。为确保公众安全,公用事业局已在阿卡夫湖周围安装了警报器。水位一旦上升,就会启动警示灯和四种语言的广播,通知公众远离湖边。湖边也设有红色安全标志和警示牌提醒公众。
为了让阿卡夫湖兼具休闲与实用功能,当局采用了“活跃、美丽、干净水源计划”(ABC Waters)的设计特色。例如:湖泊周围设有观景台和步道,可让访客欣赏湖泊全景。梯田湿地和沼泽地则会净化和过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确保湖水水质良好。湖内的通风器也可改善水循环,增加水中的溶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