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主党(SDP)在2025年竞选宣言中明确提出“废除PSLE考试”,主张以多元化评估替代“一考定终身”模式,反映了部分教育学者和家长对教育去标准化的要求,引发争议。

而根据近日公布的2025大选结果,人民行动党(PAP)以65.57%得票率连任,SDP未获得新增议席,其政策主张未进入主流政治议程。
工人党(WP)仍是最大反对党,但更多聚焦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这说明当前更可行的路径是渐进式改革,而非激进废除。
多数家庭目前仍认可PSLE的透明性,担忧替代方案可能因家庭资源差异导致更大不公平。

PAP在胜选后重申“PSLE是公平且必要的筛选机制”,承诺进一步优化评估方式。
其实近年来,PSLE已从“一考定终身”转向能力导向评估:从2021年AL积分制改革到2024年中学分流取消,展示出随着AL积分等级制的全面深化,新加坡正以“去应试化”为核心理念,为低龄学子打造更灵活、更包容的升学路径!
PSLE政策时间线
01 2021年:AL积分等级制取代T-score系统

2016年,新加坡教育部宣布了这一更改;2021年起,新加坡正式实施新的AL积分制度。

旧T-score系统基于考生相对排名,导致过度竞争;新AL(Achievement Level)积分等级制采用绝对评分(每科1-8级),总分范围4-32分,弱化分数差异,减轻学生压力。
影响:学生升学路径更透明,家长更关注个体进步而非排名竞争。
02 2024年:全面取消中学分流,实施学科分级计划(Full SBB)

2024年起,新加坡开始实施全面科目编班计划,废除普通/快捷/工艺源流划分,改为按学科能力编班(G1/G2/G3级别),学生可混合选修不同难度科目。
影响:打破传统标签化教育,允许学生根据单科优势灵活发展,例如数学G3(高级)+英语G1(基础)。
03 2025年:提前应用AL评估,强化早期分流
小学五年级成绩单明确显示AL等级,学生需选择普通(Standard)或基础(Foundation)科目(如数学、科学),为小六会考做准备。
意义:早期识别学生能力,减少高年级突击备考压力,优化学习路径适配性。
04 2025年:直接招生计划(DSA)调整


DSA申请窗口提前至五年级,扩大特长选拔范围(体育、艺术、科技等),热门中学预留20%学额,鼓励多元化发展,这一调整正在进行中。
2025年后的小六升学
01 升学路径多样化
学科分级深化:中学阶段将更灵活地结合G1/G2/G3课程,学生可跨级别选修,例如科学G3+母语G2,升学路径由单科优势驱动。


(教育部长陈振声提出要扩大DSA计划的受惠群体,可能为未被DSA录取的学生提供平等的课程条件和更多元的选择)
DSA比例扩大:预计DSA录取比例将从20%逐步提升,名校更倾向通过特长选拔“非传统学霸”,如科技竞赛获奖者或社区服务领袖,而非考试成绩。
02 政策优化方向
高华课程门槛放宽:2026年起,小六会考华文成绩优异者(AL1/AL2)可直接在中一修读高华,强化双语优势。

AI与母语教育融合:2025年新增5-10小时AI选修课程,同步推行MTLSOAR母语阅读计划,培养数字时代竞争力。

(教育部2024发文中加强母语能力的详细政策)

(AL1/AL2成绩可直接在中一修读高华)

(MTL SOAR计划将逐步推广,包括幼儿园)
03 评估体系迭代
PSLE总分预测工具:五年级AL成绩将联动中学科目编班,家长可通过教育部平台预测小六总分区间,提前规划志愿。
弱化考试权重:教育部或引入更多“非学术评估”(如项目制学习成果),平衡标准化考试压力。
留学建议
01 早期规划能力适配

五年级开始关注科目选择(普通/基础),结合兴趣与能力制定学习计划,避免盲目追求高难度课程。
02 特长培养与学术平衡

通过DSA赛道竞争需提前1-2年积累竞赛奖项或作品集,例如参与新加坡数学奥林匹克(SMO)或艺术展演。
03 关注政策动态
定期查阅教育部官网及合作机构发布的升学指南,及时应对AL评估细则或DSA流程调整。

未来,无论PSLE存废与否,新加坡教育都将以“因材施教”为核心,为国际学生提供从华文特长直升、双语双文化实践到全球升学跳板的黄金机遇。
未来升学将更注重个体能力适配与特长发展,家长需引导孩子平衡学术与综合素质,把握政策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