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主黨(SDP)在2025年競選宣言中明確提出「廢除PSLE考試」,主張以多元化評估替代「一考定終身」模式,反映了部分教育學者和家長對教育去標準化的要求,引發爭議。

而根據近日公布的2025大選結果,人民行動黨(PAP)以65.57%得票率連任,SDP未獲得新增議席,其政策主張未進入主流政治議程。
工人黨(WP)仍是最大反對黨,但更多聚焦教育資源分配問題。

這說明當前更可行的路徑是漸進式改革,而非激進廢除。
多數家庭目前仍認可PSLE的透明性,擔憂替代方案可能因家庭資源差異導致更大不公平。

PAP在勝選後重申「PSLE是公平且必要的篩選機制」,承諾進一步優化評估方式。
其實近年來,PSLE已從「一考定終身」轉向能力導向評估:從2021年AL積分制改革到2024年中學分流取消,展示出隨著AL積分等級制的全面深化,新加坡正以「去應試化」為核心理念,為低齡學子打造更靈活、更包容的升學路徑!
PSLE政策時間線
01 2021年:AL積分等級製取代T-score系統

2016年,新加坡教育部宣布了這一更改;2021年起,新加坡正式實施新的AL積分制度。

舊T-score系統基於考生相對排名,導致過度競爭;新AL(Achievement Level)積分等級制採用絕對評分(每科1-8級),總分範圍4-32分,弱化分數差異,減輕學生壓力。
影響:學生升學路徑更透明,家長更關注個體進步而非排名競爭。
02 2024年:全面取消中學分流,實施學科分級計劃(Full SBB)

2024年起,新加坡開始實施全面科目編班計劃,廢除普通/快捷/工藝源流劃分,改為按學科能力編班(G1/G2/G3級別),學生可混合選修不同難度科目。
影響:打破傳統標籤化教育,允許學生根據單科優勢靈活發展,例如數學G3(高級)+英語G1(基礎)。
03 2025年:提前應用AL評估,強化早期分流
小學五年級成績單明確顯示AL等級,學生需選擇普通(Standard)或基礎(Foundation)科目(如數學、科學),為小六會考做準備。
意義:早期識別學生能力,減少高年級突擊備考壓力,優化學習路徑適配性。
04 2025年:直接招生計劃(DSA)調整


DSA申請窗口提前至五年級,擴大特長選拔範圍(體育、藝術、科技等),熱門中學預留20%學額,鼓勵多元化發展,這一調整正在進行中。
2025年後的小六升學
01 升學路徑多樣化
學科分級深化:中學階段將更靈活地結合G1/G2/G3課程,學生可跨級別選修,例如科學G3+母語G2,升學路徑由單科優勢驅動。


(教育部長陳振聲提出要擴大DSA計劃的受惠群體,可能為未被DSA錄取的學生提供平等的課程條件和更多元的選擇)
DSA比例擴大:預計DSA錄取比例將從20%逐步提升,名校更傾向通過特長選拔「非傳統學霸」,如科技競賽獲獎者或社區服務領袖,而非考試成績。
02 政策優化方向
高華課程門檻放寬:2026年起,小六會考華文成績優異者(AL1/AL2)可直接在中一修讀高華,強化雙語優勢。

AI與母語教育融合:2025年新增5-10小時AI選修課程,同步推行MTLSOAR母語閱讀計劃,培養數字時代競爭力。

(教育部2024發文中加強母語能力的詳細政策)

(AL1/AL2成績可直接在中一修讀高華)

(MTL SOAR計劃將逐步推廣,包括幼兒園)
03 評估體系疊代
PSLE總分預測工具:五年級AL成績將聯動中學科目編班,家長可通過教育部平台預測小六總分區間,提前規劃志願。
弱化考試權重:教育部或引入更多「非學術評估」(如項目制學習成果),平衡標準化考試壓力。
留學建議
01 早期規劃能力適配

五年級開始關注科目選擇(普通/基礎),結合興趣與能力制定學習計劃,避免盲目追求高難度課程。
02 特長培養與學術平衡

通過DSA賽道競爭需提前1-2年積累競賽獎項或作品集,例如參與新加坡數學奧林匹克(SMO)或藝術展演。
03 關注政策動態
定期查閱教育部官網及合作機構發布的升學指南,及時應對AL評估細則或DSA流程調整。

未來,無論PSLE存廢與否,新加坡教育都將以「因材施教」為核心,為國際學生提供從華文特長直升、雙語雙文化實踐到全球升學跳板的黃金機遇。
未來升學將更注重個體能力適配與特長發展,家長需引導孩子平衡學術與綜合素質,把握政策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