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和移民领域,数据往往比感受更真实。
根据Henley & Partners 6月24日发布的《2025年私人财富迁移报告》,今年全球将有14.2万名百万富翁迁徙,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全球高净值人群的行动力不减,然而他们的目的地却在发生显著变化。
如果说过去十年,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地是亚洲富豪的“首选”,那么2025年的趋势图上,一个新的格局正逐渐浮现:中国的资本出走正在放缓,新加坡不再是唯一首选,泰国则崛起为东南亚新的财富避风港,而阿联酋继续稳坐全球首位。
这背后,既有宏观地缘变局的深远影响,也有各国政策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此消彼长。对企业主来说,这些趋势远不止是“谁走了谁留下”,而是关乎资源配置、身份筹码与全球资产布局的新逻辑。
01 迁徙富豪的流入与流出之变
据Henley & Partners统计,2025年全球预计将有142,000名百万富翁完成迁徙。这一数据较2023年的120,000人增长18.3%,是该机构自2013年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高点。

▲来源:《亨利私人财富迁移报告2025》
预计净流入最多的10个国家
阿联酋(UAE):9,800人
美国:7,500人
意大利:3,600人
瑞士:3,000人
沙特阿拉伯:2,400人
新加坡:1,600人
葡萄牙:1,400人
希腊:1,200人
加拿大:1,000人
澳大利亚:1,000人
中国香港:800人

▲来源:《亨利私人财富迁移报告2025》
备注:所有数据均以美元计。高净值人士(HNWI)人数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50人。“百万富翁”或“高净值人士”(HNWI)指拥有100万美元或以上可投资流动资产的个人。2025年的财富流动数据为全年预估值,基于截至目前的高净值人士迁移趋势统计。
预计净流出最多的10个国家
英国:16,500
中国大陆:7,800
印度:3,500
韩国:2,400
俄罗斯:1,500
巴西:1,200
法国:800
西班牙:500
德国:400
以色列:350

▲来源:《亨利私人财富迁移报告2025》
从净流入与流出相对数据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正在浮现:欧美传统发达国家的“身份竞争力”正在削弱,而亚洲新兴市场之间的“区域再配置”正在加剧。
02 新加坡为何遇冷
长期以来,新加坡被誉为“亚洲的瑞士”,凭借稳健的法治、宽松的税收制度、高度国际化的生活环境,持续吸引着中国、印度及中东等地的富豪流入。

2022年至2023年,新加坡财富净流入曾一度高达3500人/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球前列。但2025年,这一数据预计将下滑至1600人,不到前一年的一半,创下近年来的最低净增纪录。
对于一个国土面积不足7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600万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减幅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这并非全球高净值迁移放缓的体现——恰恰相反,全球财富迁移规模还在扩张。
因此,新加坡的下滑更可能是一个区域竞争力变化的信号,而非市场本身的萎缩。净流入人数下调,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净值人群的偏好正日益多元,部分富裕家族正在尝试以更灵活的组合方式进行全球布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的吸引力减弱。
新加坡仍是高净值家族资产配置的重要枢纽,其地位并未动摇。只不过市场正从“增量竞争”转向“质控竞争”——谁能承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资本重配,才是未来关键。
此外,新加坡依然具备一系列无法轻易被替代的核心优势:
政治与法治的高度稳定性,在当前全球多极化的不确定环境下尤显珍贵;
成熟且受监管的国际金融体系,为家族财富管理与跨境资本流动提供稳固基础;
有竞争力的税制结构,如无资本利得税、无遗产税、无全球征税,为资产传承与配置带来极大灵活性;
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与生活配套,对拥有跨代计划的家庭极具吸引力。
03 泰国凭什么能跃升
在传统财富迁移目的地失速的同时,泰国正在迅速崛起。

报告指出,2025年泰国预计将迎来450名百万富翁的净流入,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数字虽然仍远低于新加坡的1600人,但增长幅度之快以及趋势动能之强,不容忽视。

▲来源:《亨利私人财富迁移报告2025》
以首都曼谷为代表的泰国,近年来在高净值人群间的口碑悄然改变。中国、越南、韩国等地的富裕家庭,正日益将目光转向这个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背后原因可归纳为“三低两高”:
低门槛:泰国的身份签证政策(如精英签)门槛更低、操作更灵活,适合中等体量的家族做资产转移和身份筹码配置;
低税负:泰国对非税居民的全球收入不征税,同时根据BOI政策地方产业园区还提供多样化税收优惠;
低生活成本:国际学校、医疗体系、生活成本在全球大城市中性价比极高;
高房产自由度:尤其是对外国人开放公寓购买权、出租权;
高生活质量:对追求“慢生活”、第二居所或离岸养老的富豪家庭而言具备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泰国“财富跳板”的角色还体现在地缘优势上。对不愿一次性转向美国或欧洲的高净值人群来说,泰国是一个“中继站”式的缓冲点,既有亚洲文化背景,又允许高流动性。
此外,曼谷近年在金融服务、家族办公室、国际教育方面加速布局,泰国政府也同时优化泰国精英签证政策,针对投资人和技术人才提供长达10年的身份便利等都大幅提升了政策友好度。
这对中国企业主和中产家族而言,或许是值得重新审视的信号。
04 中国富人不再“只出不进”
近年来,“中国富豪大举出走”一直是全球移民市场的热词。
但2025年报告显示,中国净流出预计为7800人,较2022年和2023年已有明显放缓。这是自该报告发布以来,首次观察到中国高净值人群出走曲线趋缓。

这背后既有本地经济与产业环境的阶段性回暖,也有政策预期逐步清晰的推动。同时,越来越多家庭在身份与资产配置上转向多元、分阶段的策略,减少“一步到位”式的整体迁移。
也句是说,部分富裕人群选择通过离岸身份+本土运营的策略,先布局海外身份筹码,但并不立刻搬迁资产与家庭。
对中国企业主而言,这正是“窗口期”:在资本出走逐步规范化、出入境政策趋向透明的当下,提前完成身份与资产规划,或许是未来五年配置效率的关键一环。
03 阿联酋稳居第一
2025年全球财富迁徙的另一项重大变化,是“避税不再是唯一目的”。
富豪选择迁移目的地的标准正在发生转移,更多元的考量因素成为新的关键变量:
以英国为例,报告预测2025年英国将流出16500名百万富翁,创下近十年最大净流出,超过新冠期间的任何一年。其中主要驱动力,是围绕“非本地居民”的新税制改革,这在富裕阶层中引发大规模迁徙,甚至被称为“Wexit”(财富出走)。
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去向了哪里?不是传统避税天堂,而是兼具身份合法性、投资便利性与生活质量的新兴目的地。
阿联酋、葡萄牙、希腊、意大利等国吸引力迅速提升,主要源于如阿联酋“黄金签证”政策与高生活质量的结合优势。效果显而易见,阿联酋预计2025年将净流入9800位百万富翁,稳居全球第一。

香港也在逆势中走出自己的路。从2019-2022年的持续净流出,到2025年预计实现800位百万富翁净流入,和其新投资移民计划重启、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和中国内地企业东扩的趋势密切相关。大量深圳高管与新兴企业主正以香港为离岸资本中心,建立“双总部”结构。
这种结构性迁移趋势预示着一个全球性的拐点:身份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全球配置的“筹码”。
亨利报告虽然聚焦“去哪”,但真正的迁移趋势更深层的命题是“如何配”:身份配置、税务配置、家族治理配置,正在决定高净值人群下一轮全球化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