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当局宣布:
下周起,社交聚会人数恢复到5人!
堂食在6月21号开始恢复,最多5人用餐!
室内跟室外的课程活动最多限制30人,一组5人,每组之间距离3米!

13号以后,部分放宽措施
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昨天下午召开记者会突然宣布“解封方案“
第一阶段:下周一6月14日- 6月20日
1)增加社交聚会人数至5人
2)宗教集会及仪式等大型活动的人数限制提高到250人,但必须进行活动前检测
3)可恢复风险较低的美容护理等服务
第二阶段:6月21日起
4)届时餐饮场所将可恢复最多五人一组的堂食
5)婚宴也可恢复,最多100人出席并且须进行活动前检测
6)放宽现场表演、健身房以及实体补习班和增益课程 注意!这两个阶段居家办公依然是默认的工作安排。(以上措施为截稿前)
另外,年龄12岁至39岁的本地公民,以及冠病康复者从明天开始可以预约接种疫苗。
餐馆重新开放堂食预定
专家猜测接下来的解封动作
前两天,13号以后能不能堂食,当局还没给个准信。就已经有个别餐馆,把13号以后的堂食都给安排上了! 本地一家寿司餐吧,从8号开始就在社交媒体上搞宣传,内容如下:
6月15号到20号,凡是在本店堂食的顾客将可以免费获得XXX。

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地整了一张海报,内容写着:
即将迎来堂食!现在开放预约!
别说,这个操作貌似还挺得民心的。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家走在解封前沿的餐馆已有3/4的位置都被订完了。

(该餐馆只有开放礼拜五到礼拜日的堂食预约)
其他餐馆,看这家寿司店提前开放预约反应这么好。
心动的也跟着赌一把,确实也跟着收到不少堂食预定订单,尤其是在下一个周末19号、20号。

(部分餐馆开放6月16号起的堂食预约)
但整体来说,提前开放堂食预约的餐馆并不多。
很多店家都在等当局的准信,高警戒第二阶段才限制2人出行,万一到时结束,人数开放回5人了呢?
果不其然,就在昨天,当局说21号开始可以堂食了。。。
这些顾客,只能说订早了。。。
专家跟本地网友怎么说
高警戒第二阶段下,限制2人社交活动,默认在家办公,不允许堂食。
据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教授Teo Yik Ying早前就推测,按以往经验,新加坡不可能一下子回到解封第三阶段。

早前教授猜测,13号以后的新加坡会有限制措施部分放宽:
如允许一定程度的堂食,社交聚会人数重新恢复到5人(猜中了),50%的员工允许回工作场所办公。
学校的限制措施可能取决于学生接种疫苗的进度。接种疫苗的人数越多,限制越快放宽。

据统计,现在新加坡有超过20万的学生预约接种,其中至少3万5000人已经接种完第1剂。
但本地网友们的看法不一致,对于放宽,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反对13号后放宽措施的网友认为 “强烈建议那些条件允许的人继续在家办公,不然地铁跟巴士就会重新变得很挤。。。毕竟我们社区之中还有一些隐藏的病例在活动。”

“希望当局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还是维持现状多1个礼拜吧。”

“我觉得我们要维持现有措施一直到6月底,保险起见。7月中旬看看疫情如何,8月载逐步放宽。到那时已经有更多人接种完疫苗,并且呼吸检测器也更普及。简单说,现在太热了也不好出去,不然再延期4到8周吧。”

总结一下,反对放宽措施的网友出发点还是为了新加坡疫情。
可能是被疫情反复给搞怕了,毕竟每次措施见好就放宽,每次疫情都反扑,也是挺烦人的。
支持13号后放宽措施的网友认为
“至少小贩中心跟食阁的限制措施放宽一点吧,比如限1小时内允许2到3人用餐。因为现在很多摊位的生意都是在强撑,从睁眼起来就要开始准备食物,但一天下来却没什么人去打包,有的老人根本就不懂网络,没法搭上外卖平台。”

“延期?甚至封城?这样会导致多少商店倒闭,又会有多少人面临失业?那些在封城期还能拿到工钱的人很幸运,但这样幸运的人又有多少呢?”

“还是别了吧,我们的收入真的挺受影响。要延期,就得给更多补贴帮助吧。”

“除非万不得已。不然还是避免陷入疫情反扑-收紧措施-疫情趋缓-措施放宽-疫情反扑的死循环吧。”

“不能堂食却可以在公园吃饭,这是什么操作?至少开放2人堂食吧。”

最后这位网友指的是,当局给没地方堂食的计程车司机跟外卖小哥,提供一人堂食的机会。
指定区域,如义顺、新达城、宏茂桥中心、各片区的社区中心都腾出了一人堂食的场所。
现场摆放格局如下,每桌之间目测间距1到2米左右,一桌一椅一人。

来源:tan kiat how
但是就在这两天,有网友爆料这些原本供给司机跟外卖小哥的休息吃饭场所,都被人占了。
比如榜鹅购物中心的B2广场,竟然聚集了20到30个人,2人一组公然“小聚堂食”

来源:8视界
出现了这种情况,网友建议至少还是开放堂食的好。餐馆会有安全措施,聚集更放心一点。
但也有网友担心,开放堂食以后,难道就不会出现那种超人数聚集、吃完饭不戴口罩还成群聊天的?
这样一来,病毒不也是照样空气传播?
按照这种趋势,13号以后或真能允许2人甚至2人以上的堂食等活动?
但期待归期待,新加坡每一次疫情得控,其实都不容易。
总有人要为此买单。
比如,越来越多人习惯在家办公,新加坡中心区域如直落亚逸一带,商店换了一批又一批。

据统计,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就换了8家店。
租金贵,成本高,没顾客,就连最抗打的泡泡茶(奶茶)品牌分店,如KOI、LiHo等,都关闭部分分店一直到13号为止。
如果13号以后,当局还是建议在家办公,那么他们就更难了。
有人说新加坡中心区这波“结业潮”,就跟“一个时代的终结”一样。
此外还有一些老牌餐馆,也难抗疫情暴击。

来源:chinatown sg
如老字号瑞记菜馆(Swee Kee Eating House),三代人经营到现在,疫情亏损超30万新币,被逼结束营业。
还有一些在新加坡名气很响的中餐馆,红星酒家(Red Star Restaurant)和丽华酒家(Lai Wah Restaurant),也担心经营。
业绩下降90%,一天收入不到1000新币,惨淡的时候只有几百新,怎么够还租金、人工成本和其他杂费?
过去这一个月里,新加坡太萧条。
街头,出去打包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情景

写字楼下面的商场,三三两两只有老人家坐着休息。

商场进门处还是登记设备齐全,但是已经很少人打卡。

经历过阻断期,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
可是有一说一,疫情前新加坡街头有多热闹,如今看到这副场面就会有多心酸。
就连本地明星孙燕姿,看到新加坡这样,都忍不住触景生情:

去年的我们,也想着“等到明年...”。
现在我们只能想,“等到疫情结束...”。
“太难了,不得不走”
因为疫情,他们都回国了
疫情打破了新加坡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