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翰·嘎佛

伯翰·嘎佛(Burhan Gafoor)是新一代外交官的代表。他1988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加坡外交部。此后他还获得过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和法国行政学院的硕士。
他于1990年至1994年作为一等秘书常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此后回国在本部工作并于1999年出任外交部欧洲和北美司司长。2002年至2004年,他担任吴作栋总理的新闻秘书。2004年至2007年,他出任驻世界贸易组织和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的代表。在任期间,他成功游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改变原有决定,将其外交会议由日内瓦改到新加坡2006年3月主办。
他还作为会议主席成功主持历时三周的会议,通过了一部关于商标法的国际条约。鉴于东道主新加坡对最后一轮谈判的贡献,大会一致同意将其命名为《商标法新加坡条约》。伯翰·嘎佛在总结这场活动时说,他感觉就好像是作为一个大厨制作出了当时唯一一个冠名为“新加坡”的国际条约。
中文贼溜的现任新加坡驻华大使
罗家良

罗家良(Stanley Loh)生于1971年,现任新加坡驻华大使。他1995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史丹福大学的管理学硕士学位。
罗家良1995年加入新加坡外交部。1997年至2000年,就任新加坡驻马来西亚高专署一等秘书,随后晋升为参赞。2000年,出任新加坡驻美国大使馆副馆长。在此期间,担任新加坡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新方发言人。2004年,他被任命为吴作栋总理(后改任国务资政)的新闻秘书。2005年,兼任外交部中东司司长。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罗家良就任新加坡驻台北商务办事处代表。之后,罗家良担任新加坡外交部副常任秘书(国际)。
罗家良大使中文流畅,在中国十分活跃,是新一代新加坡外交官的杰出代表。
本文原为《新加坡经验和新中发展》中《第三节 新加坡外交官的选拔和任用》,八方文化授权新加坡眼转载。

[简体版]
作者:张承刚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公使
编者按:张承刚先生毕业于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现任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公使。他荣获过朝鲜友谊奖章,并曾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访学。张承刚先生2013年成为连瀛洲纪念奖学金的访问学者,拟定新加坡外交官选拔和培养为课题,三次来新加坡进行研究考察,拜访外交部、外交学院、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以及许通美、陈成财、张文喜、A Selverajah等外交官,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本研究报告。
取自文章《新加坡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
连瀛洲纪念奖学金是新加坡和中国两国精英的高端交流平台,每年选拔的奖学金得主——连氏学者都是来自政界、商界、金融界、教育界、媒体行业等各重要领域的实践和决策领袖。
除了上述的外交官,还有一些未被列入书中但为人熟知的新加坡外交官。我们也在此列举一二。
敢于批评李光耀大国外交方式的外交官
马凯硕

马凯硕1948年生在印度贫穷家庭,是新加坡外交官和学者,他曾是新加坡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安理会主席,目前任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在他13岁时,父亲就进了监狱,他度过了一段混乱而缺乏教养的少年时光。而他有位好母亲,让他改邪归正,并获得了新加坡学生的最高荣誉总统奖学金,随后在国立大学深造。
他强调新加坡在外交风格上,“小国的行为就该像小国“,他表示:““如今,我们是处于后李光耀时代。或许已无法再有一位如李先生那样受到举世敬重的政治家。基此,我们在行为上应该有重大的调整。我们首先该做的是什么?就是得小心斟酌。在评论涉及大国的事务时尤应非常克制。”他讲究“当大国在激烈争吵时,就不是我们讲原则的最佳时期“。
他还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出版书籍《亚洲人会思考吗?》,他使用华丽纯熟的语言表现出在过去500年亚洲的衰落,而今后500年亚洲人会做出比西方人更卓越的贡献。他还利用他对美国的深入了解,撰写书籍《走出纯真年代 – 重建美国与世界的信任》,提醒美国在在21世纪应改变与世界的关系。
重视人脉广交朋友的外交官
陈燮荣

陈燮荣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并取得弗罗里达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1989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后,他取得国际公共政治硕士。1990年7月,他被调到新加坡外交部。在1990到1994年间,他任新加坡驻泰国大使。1996年8月至1997年间,又任新加坡驻德国大使。1998年2月起,他出任新加坡驻华大使长达14年,直至2012年调任新加坡驻日本大使。
他非常重视大使善与人交往的能力,并表示:“没有朋友,没有一个好的人际网络,就没法有效做事。身为大使,我的工作是协助制定政策,并重点拟定推行这些政策的实地策略。这项工作很考脑力,也可以很有趣。”所以他享受交朋友的过程,同时也将当大使时所需要的繁琐思考视为一件乐事。
购书连结
https://www.fomomkt.com/store/v2/merchant/xinjiapoyan/14853469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