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多位权威专家发声:
“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肺炎或重症比例比流感低。”
“新冠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
民间也在讨论纷纷:“阳了怎么办”、“现在要囤药吗”、“在家阳性怎么操作”。

另外,中国香港的病毒专家也发布了一组最新数据:
没打疫苗、打3针科兴或者3针辉瑞的人,感染新冠后的重症比例分别是多少?
信息量超大!但种种迹象表明,3年新冠,国内的防疫方向终于在往一个新方向过渡。
中国公布奥密克戎病例重症情况
全民热议“阳了怎么办”
这两日,中国多位权威专家相继发声,对奥密克戎做了一个有关重症率的分析,以及接下来的管控预测。
椰子总结了一下,主要强调了以下4点。
(其中不乏有新加坡当局从年初就已公布,本地小伙伴已熟知的信息~)
1)中国各省市奥密克戎无症加轻症患者的比例,占90%以上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
从临床观察来看,奥密克戎传播性较强,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很多人甚至没有高热症状。

从这段时间来看各个省市的报道,无症状加轻型的在90%以上。那么像普通型,就是肺里有影子有肺炎的都不多。
那么重型危重型实际上大家知道,新冠的重型、危重型指的是要吸氧,要给氧疗,这个比例就更少。
最近到定点医院去查房会诊,真正的因为新冠导致的需要住院、需要插管上呼吸机的也就三四例。
2)跟2009年的全球流感相比,奥密克戎重症比例更低
2009年全球出现流感肺炎的比例也是非常高,而且ICU里住的全是流感,上著呼吸机。
那么看现在,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
现在的奥密克戎和那会儿我们的流感比,它导致肺炎或者甚至说重症或者危重症的比例比流感还低。

3)奥密克戎比之前的新冠毒株毒性明显减弱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
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4)新冠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
近3年前开始,新冠在国内就属于甲级防控疾病。据中国官方对疾病严重登记分类及对应的管控措施规定,甲级防控最为严格:
①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传染病,被归为甲类/乙类甲级的疾病,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

②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归为乙类。
近期,中国多地取消撒网式核酸,部分地区取消阳性集中隔离或者允许密接居家隔离等方式,就是按照传染病乙级管理进行的。
③对于传染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传染病,归为丙类。

根据国内《第一财经》报道,有专家认为:
“根据现有奥密克戎的病毒特点,回归到乙级管理,允许阳性居家隔离,可将大量的医疗资源从方舱医院中释放出来,回归到正常的诊疗中。在治疗新冠患者方面,也能将精力重点放在脆弱人群。”
这位专家所说,是在推测国内在当前过渡期后的疾病管控方向。
着眼现在,中国各大权威专家相继发声后,民间也出现很多讨论。
网友求问阳了怎么办
新加坡网友分享经验
当前管理下,阳性了该怎么做?
要不要囤药呢?买啥药呢?

网上开始出现各种囤药晒照↓

还有一个非官方指南。↓

有的小伙伴认为提前准备一下,有备无患。大概数量在每种两三盒。↓

但多数小伙伴纠结徘徊在囤与不囤之间。↓





还有网友温情提示:前两年囤的酒精跟干粮吃完了吗?

由于太多网友发问或者已经在行动,专家、官方纷纷给出回应。
专家张文宏医生认为,最好的预防是不外出闲逛:
不建议自己去囤积大量的羟基氯喹或氯喹。药不是用来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的预防,还是多喝水、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多睡觉、不外出闲逛。
广州官方则是分类建议↓
①可买药物: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类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等),或是治疗风寒、风热感冒的中成药。
② 购买数量:市民可购买少量短期、日常急需备用药物,但没必要长期、大量、非理性囤药。都可适量备一些,但每次购入量不宜过多。 同时强调,大家理智买药。

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特别表示,广东全省5.5万家零售药店的感冒类药品达到每天360万单位盒。 言下之意即感冒药类库存充足,不用恐慌。
买不买药,买什么药。 这些中国小伙伴经历著的,新加坡小伙伴们也不陌生。 前两年新加坡也经历过多次囤货,比如粮食、抗原检测仪,连花清瘟以及各种排毒茶也曾是大热门。

年初还有本地网友分享自己准备的“新冠居家自疗包”。↓
网友1:蜂蜜润喉片+维生素C+饮食清淡

网友2:维生素C+维生素E+饮食清淡

网友3:维生素C+白花蛇草水

除了药物以外,基本就是补充维生素,多喝水,饮食清淡等等。
新加坡217万人感染过新冠。过去两三个月内还有不少人是重复感染,对于本地人来说,中新冠已不新奇,大家都是“过来人”。
今年因新冠死亡878人
新加坡死亡率远低全球水平
有持续关注椰子的小伙伴都了解,前两年,新加坡的防疫措施基本就跟仰卧起坐一样,反复收紧-开放-收紧-开放。
一直到去年下半年开始,新加坡选择防疫转向,不再收紧。
到今年4月底开始,更是一步步走向全面解封,过程中还经历了新冠XBB疫情浪潮反扑。

图源:Yahoo
如果说措施收紧程度,2020年、2021年的管控比起2022年要严格很多。
那么新冠死亡人数呢?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截止到现在,新加坡因新冠死亡人数达878人。今年确诊总数有189万起。
而2020年、2021年两年累计因新冠死亡总数为828人。截止到2021年底,新加坡确诊总数为27万9405例。
所以今年的全面放开,造成了新加坡大面积新冠感染,病例暴增6倍多。

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新加坡发现经过重重变异之后,如今的新冠变异株致病力已大不如前。
不是德尔塔那个等级的。
截止到目前,全球新冠死亡率为1.03%,而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为0.08%。
新冠在新加坡大面积传播,但致死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这个结果,跟前两年的措施反复收紧放宽有关。国大传染病学家Dale Fisher分析:
“当群众免疫力低下,限制措施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但当这种新疾病感染后症状轻微,且弱势群体患重症的几率很低。我们就得去适应它。”
两句分析道尽新冠这一场仗,防疫转向的关键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