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位權威專家發聲:
「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肺炎或重症比例比流感低。」
「新冠病毒防控回歸乙類管理條件漸趨成熟。」
民間也在討論紛紛:「陽了怎麼辦」、「現在要囤藥嗎」、「在家陽性怎麼操作」。

另外,中國香港的病毒專家也發布了一組最新數據:
沒打疫苗、打3針科興或者3針輝瑞的人,感染新冠後的重症比例分別是多少?
信息量超大!但種種跡象表明,3年新冠,國內的防疫方向終於在往一個新方向過渡。
中國公布奧密克戎病例重症情況
全民熱議「陽了怎麼辦」
這兩日,中國多位權威專家相繼發聲,對奧密克戎做了一個有關重症率的分析,以及接下來的管控預測。
椰子總結了一下,主要強調了以下4點。
(其中不乏有新加坡當局從年初就已公布,本地小夥伴已熟知的信息~)
1)中國各省市奧密克戎無症加輕症患者的比例,占90%以上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表示:
從臨床觀察來看,奧密克戎傳播性較強,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很多人甚至沒有高熱症狀。

從這段時間來看各個省市的報道,無症狀加輕型的在90%以上。那麼像普通型,就是肺里有影子有肺炎的都不多。
那麼重型危重型實際上大家知道,新冠的重型、危重型指的是要吸氧,要給氧療,這個比例就更少。
最近到定點醫院去查房會診,真正的因為新冠導致的需要住院、需要插管上呼吸機的也就三四例。
2)跟2009年的全球流感相比,奧密克戎重症比例更低
2009年全球出現流感肺炎的比例也是非常高,而且ICU里住的全是流感,上著呼吸機。
那麼看現在,作為一個臨床醫生的角度:
現在的奧密克戎和那會兒我們的流感比,它導致肺炎或者甚至說重症或者危重症的比例比流感還低。

3)奧密克戎比之前的新冠毒株毒性明顯減弱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表示:
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進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組體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爾塔等變異株明顯減弱。
4)新冠防控回歸乙類管理條件漸趨成熟
近3年前開始,新冠在國內就屬於甲級防控疾病。據中國官方對疾病嚴重登記分類及對應的管控措施規定,甲級防控最為嚴格:
①致病力強、病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傳染病,被歸為甲類/乙類甲級的疾病,管控措施一般是採取強制性隔離、疫區封鎖等。

②發病率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傳播能力有限,對社會造成一定危害,歸為乙類。
近期,中國多地取消撒網式核酸,部分地區取消陽性集中隔離或者允許密接居家隔離等方式,就是按照傳染病乙級管理進行的。
③對於傳染強、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傳染病,歸為丙類。

根據國內《第一財經》報道,有專家認為:
「根據現有奧密克戎的病毒特點,回歸到乙級管理,允許陽性居家隔離,可將大量的醫療資源從方艙醫院中釋放出來,回歸到正常的診療中。在治療新冠患者方面,也能將精力重點放在脆弱人群。」
這位專家所說,是在推測國內在當前過渡期後的疾病管控方向。
著眼現在,中國各大權威專家相繼發聲後,民間也出現很多討論。
網友求問陽了怎麼辦
新加坡網友分享經驗
當前管理下,陽性了該怎麼做?
要不要囤藥呢?買啥藥呢?

網上開始出現各種囤藥曬照↓

還有一個非官方指南。↓

有的小夥伴認為提前準備一下,有備無患。大概數量在每種兩三盒。↓

但多數小夥伴糾結徘徊在囤與不囤之間。↓





還有網友溫情提示:前兩年囤的酒精跟乾糧吃完了嗎?

由於太多網友發問或者已經在行動,專家、官方紛紛給出回應。
專家張文宏醫生認為,最好的預防是不外出閒逛:
不建議自己去囤積大量的羥基氯喹或氯喹。藥不是用來預防新冠肺炎的,最好的預防,還是多喝水、多喝牛奶、多吃雞蛋、多睡覺、不外出閒逛。
廣州官方則是分類建議↓
①可買藥物:連花清瘟膠囊、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類感冒藥(如泰諾、白加黑等),或是治療風寒、風熱感冒的中成藥。
② 購買數量:市民可購買少量短期、日常急需備用藥物,但沒必要長期、大量、非理性囤藥。都可適量備一些,但每次購入量不宜過多。 同時強調,大家理智買藥。

廣東省藥品監管局相關負責人特別表示,廣東全省5.5萬家零售藥店的感冒類藥品達到每天360萬單位盒。 言下之意即感冒藥類庫存充足,不用恐慌。
買不買藥,買什麼藥。 這些中國小夥伴經歷著的,新加坡小夥伴們也不陌生。 前兩年新加坡也經歷過多次囤貨,比如糧食、抗原檢測儀,連花清瘟以及各種排毒茶也曾是大熱門。

年初還有本地網友分享自己準備的「新冠居家自療包」。↓
網友1:蜂蜜潤喉片+維生素C+飲食清淡

網友2:維生素C+維生素E+飲食清淡

網友3:維生素C+白花蛇草水

除了藥物以外,基本就是補充維生素,多喝水,飲食清淡等等。
新加坡217萬人感染過新冠。過去兩三個月內還有不少人是重複感染,對於本地人來說,中新冠已不新奇,大家都是「過來人」。
今年因新冠死亡878人
新加坡死亡率遠低全球水平
有持續關注椰子的小夥伴都了解,前兩年,新加坡的防疫措施基本就跟仰臥起坐一樣,反覆收緊-開放-收緊-開放。
一直到去年下半年開始,新加坡選擇防疫轉向,不再收緊。
到今年4月底開始,更是一步步走向全面解封,過程中還經歷了新冠XBB疫情浪潮反撲。

圖源:Yahoo
如果說措施收緊程度,2020年、2021年的管控比起2022年要嚴格很多。
那麼新冠死亡人數呢?
根據最新數據,2022年截止到現在,新加坡因新冠死亡人數達878人。今年確診總數有189萬起。
而2020年、2021年兩年累計因新冠死亡總數為828人。截止到2021年底,新加坡確診總數為27萬9405例。
所以今年的全面放開,造成了新加坡大面積新冠感染,病例暴增6倍多。

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新加坡發現經過重重變異之後,如今的新冠變異株致病力已大不如前。
不是德爾塔那個等級的。
截止到目前,全球新冠死亡率為1.03%,而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為0.08%。
新冠在新加坡大面積傳播,但致死率遠遠低於世界水平。
這個結果,跟前兩年的措施反覆收緊放寬有關。國大傳染病學家Dale Fisher分析:
「當群眾免疫力低下,限制措施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但當這種新疾病感染後症狀輕微,且弱勢群體患重症的幾率很低。我們就得去適應它。」
兩句分析道盡新冠這一場仗,防疫轉向的關鍵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