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新加坡日增病例掉到了3000+。
从周二的6000多例,咔一下减半,貌似有点不同寻常的意思。
引起了大波本地网友的热烈讨论。
新加坡日增病例突然减一半
网友纷纷推测原因
情况是这样。
椰子每日跟进并统计卫生部通报的新加坡日增病例,发现本地上一次报告日增3千,是在1月24日。
自那以后,病例数字一路攀升。


这个操作是怎么出现的?
大波网友猜疑不断,甚至出现了阴谋论:
1)有人检测阳性,憋著不报,想延长假期?
“估计是他们自己在家做抗原快速检测(ART),检测阳性,但是没有上报。憋著等明天再报,这样农历新年假期就可以延长了。”

2)很多人阳性拒不上报吧,不想被关在家里。
“不要太开心了,病例骤减估计是因为很多人中了病毒,但选择不上报,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出门,继续散毒。”

3)大年初一谁去看病?
“所以大年初一的谁敢去看病?(华人对新年头一天有讲究)”

4)应该还有很多没有被报出来,马上就要大增了。
“很多人都没有报。”

“也有可能是因为春节假期检测少,可能大家都回去上班了病例就会大增。”

“每天都有4400人去参观春到河畔,估计之前预计的日增1万5就考虑到这种超大型活动背景。”

“每个人都在外面堂食,估计农历春节结束后会有病例大反弹。”

“这周的病例会破天高吧?简直难以想像,学校就要开了大家也都要回到上班场所办公。”

5)因为很多诊所都关门了。
“大多数诊所都关门了,病例不就自然掉下来了。”

“很多诊所关门了啦。猜测那些感染但症状温和的人会选择在家休息,而不是去诊所看病。所以很多感染病例就没有被记录在案。”

不说各种对于人性的揣测,椰子认为前天病例骤减的真相最有可能是第5点看法。
抗原检测(ART)的阳性病例主要来源就是经诊所上报。
而过去两天,很多诊所都关门了,卫生部公布的情况如下:
1月31日营业的诊所有974家;
2月1日营业的诊所只有96家;
2月2日营业的诊所只有130家。
诊所关门,上报的病例就少。
周二病例破6000,当天ART阳性病例占4000多例了。
紧接着第二天大波诊所关闭,相应的ART病例数字就下降,仅1725起。
相当于前天病例断崖式下跌,“蒸发”的那部分就是ART检测确诊的人。
然而,病例骤减只是近期新加坡疫情现状的其中一种。
事关诊所看病、医院探访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新年诊所访客爆满 一家发现多达10例确诊
新加坡的诊所、医院人流量出现了反差。
因为春节期间大波诊所关门,要看病或者检测阳性的人,就只能往还开着的诊所“扎堆”。
于是还开放的诊所,人多到需要在门外等。

来源:海峡时报
不少地方人流激增:
东北医疗旗下,有诊所一天发现10+起ART阳性病例。多数诊所发现的新冠病例数量比1月初高出2到3倍。
百汇医疗旗下,有诊所接待的患者人数是1月初的3倍。
其中位于榜鹅的诊所,甚至用完了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货。

来源:海峡时报
这都是因为“僧多粥少”,病患多,诊所少。
本地医院的情况却跟诊所形成巨大反差。
目前住院的人群,分成非新冠、新冠住院。因新冠住院的人多是免疫系统差,或年龄大的人。
医院前段时间就已禁止访客进入,唯独少数重症病人允许亲人探访。
相当于平日就冷清的环境,到了春节这样一家团聚的日子更显凄凉。

来源:TATLER ASIA
有亲人住院的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1)人生头一回见到爸哭,是在春节期间的新冠病房
“新加坡的疗养院和医院都不允许探望,今天安排很跟我爸视频聊天,跟他新年祝福,但他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爸哭……
为什么现在都跟病毒共存了,甚至连一个人都不允许去医院探望?征求过大家的意见或其家人的意见吗?
......我真的很伤心,我爸年纪大了,很老了,我甚至这会都没法去看望
......我怪自己的无能。”

他的故事,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2)常打电话,担心因肺部感染住院的妈妈
“我理解你。我照顾我妈很多年了,最近她因为肺部感染在社区医院治疗。我也只能打电话跟她聊聊天。经常打电话给老人可能会好一点。
我看到她在那里身体被照顾得很好,只是在家里也许精神得到更大慰藉。我尽我所能照顾她,除非有严重问题再住院。但我貌似听说疗养院让他们一直躺在床上?”

3)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打视频电话。
“你爸已经算幸运的了,还可以安排打电话。我知道有一些中风或者不懂电子的病人都不懂跟家人打视频电话,并且还没人来看他们。”

4)在医院住14天,会担心自己能活多久,也很想家人。
“我因为感染新冠在医院住了14天,没人来看我。住院的时候,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多活一天,但我很想念家人。只是为了他人安全,我必须学会接受自己得住院的事实......我知道没法跟亲人在一起的感觉,人必须坚强,希望你的父亲早日康复。”

上述网友的经历,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
疫情非常时期,尤其是奥密克戎正在大爆发之际,医院停止访客探访,有点不近人情,但也是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
为了让病人更好过一点,医院也有在努力。
如陈笃生医院,在除夕夜为病人们准备“年夜饭”,帮他们跟家人视频电话。

来源:陈笃生医院
但问题在于,还会有多少人感染,奥密克戎疫情还要持续爆发多久是个未知数。
这个未知数在考验新加坡医疗卫生系统。

来源:forkast 东北医疗集团的谭姓专家预测:
本周四(即今天2月3日),大部分人开始工作,到时估计会有更多人去诊所。
另一方面,他担心因人太多导致出现人群聚集,诊所医护人手应付不来。
所以他也提了一嘴,如果员工检测阳性,希望老板们可以在没有医生证明下也能让员工继续在家休息。
不止是诊所的医生担心春节过后病例激增。
很多专家抱有相同看法,认为:
未来几周内,新加坡的日增病例可能超过1万例。这一刻总会到来,差别只在于早晚。

目前,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系统仍然处在安全范围内。
但这种状态,有点像是暴风雨到来前的短暂平静。
至少还有2个不安定因素: 新冠病毒对肺部的损伤难以想像
新加坡已经出现奥密克戎亚型毒株,风险待定 新冠死亡者肺部照最新曝光 轻症也有异常?!
感染新冠病毒后只表现轻症就绝对安全了吗?
医学界一直到现在都没有100%的肯定回答。 有的病人身上存在这种情况:感染后轻症,痊愈后却有长期类似新冠症状,比如呼吸急促。
英国的医学界近期刚好有最新发现。感染新冠的患者,视病情严重程度,肺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