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女儿突然尿急说要上厕所,我就问诊所的职员能不能让我女儿借用一下这里的厕所。
对方马上拒绝,说‘不可以,新冠检测阳性的人不能用我们诊所的厕所’。
我当时就奇怪,我们还没有做检测,你怎么知道我们就一定是阳性的。
对方还是坚持说,任何疑似病例都不允许用诊所厕所。
接下来的回答让我大受震撼,‘你们可以去用附近咖啡店的厕所’。

来源:foursquare
我惊呆了,咖啡店人那么多,你让我们两个疑似病例去人多拥挤的咖啡店上厕所?
诊所职员没有正面回应,就说那是附近唯一有厕所的地方。”
网友没有继续跟对方争执了,但此事令他震惊。
难怪,难怪!新加坡的病例这么多,就是因为有这么些自私的人存在,行为离谱。
网友没有解释到最后怎么解决女儿的如厕问题。
提到他们两个在诊所待了快3个小时,现场有约10个疑似病例,只有2张椅子,都在干等。

这个事情也引发了争议。
有的说去诊所看病,都是身体不舒服的。这疑似病例用厕所,万一没做好消毒,不就会传给别人,更危险?
特别是这两天去诊所的人特别多。

所以诊所这个职员的做法只是在坚持原则,没错。
但也有的说,即便如此,让两个疑似病例去人更多、而且是吃饭摘口罩的地方借用厕所,这不是更危险?
关于这个诊所职员的做法,不说网友争议,即便是同行都有不同意见。
其他诊所比如美罗药房的蔡医生,就认为在家做检测阳性,就很可能是新冠患者。
如此一来出门除了去诊所,就不应该再去其他地方。

另外的天职药房梁医生却认为,用诊所的厕所,跟用咖啡店的厕所,没有区别。
因为病毒会在空气跟物体表面存活好几个小时。新冠患者用过厕所,就有可能导致下一个使用者中招感染,不管在哪里。
各方有各方的说法,这个事情暂无定论。
就事论事,诊所本来应起到带头防疫的榜样。
但如今,榜样却能建议新冠疑似病患去人更多的地方使用厕所,没考虑这么做是不是会进一步传播病毒。
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来源:海峡时报
这种做法说明:
感染的人确实很多,多到甚至已有诊所疑似“躺平”。
尽管卫生部给出感染新冠以后如何做的大框架指南,但实际操作取决于个人想法。
社区中的病毒已扩散到未知程度。
尤其是最后一点,新加坡的政坛中也已有多人确诊。
已有部长自述确诊经历
更多国家取消口罩令,新加坡呢?
截止到2月4日,新加坡政坛中有公开确诊消息的人员及职称包括:
1)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次长蔡瑞隆
2月2日,蔡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感觉自己有点发热症状。
2月3日,抗原快速检测结果阳性,确诊新冠。

他的帖文中自述经历:
“我每天得见很多人,所以每天都会做抗原快速检测(ART),是保护大家也是保护自己身边的至亲。
但昨晚,我感觉自己身体疼痛还发烧,睡不好。今天早上例行ART检测,结果呈阳,之后就开车到全科诊所确认。
现在需要自我隔离72小时直到星期天,到时只要检测结果呈阴就能解除隔离,但目前仍有一些轻微症状。

2)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陈杰豪及其妻子
这个部长跟妻子在年前就确诊了,只是到前天才宣布消息。
2月3日,是他们自我隔离第4天,ART检测转阴第一天,春节假期都在家度过。

据他自述: “因为奥密克戎传播性高,我们其实已经做好感染的心理准备。不过当这一刻到来,我们还是很震惊。”
部长表示他发现自己确诊,也是通过每天例行检测。症状很轻,没有出现任何发烧喉咙痛等症状,唯一的感觉就是更累。

在他跟妻子双双感染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送18个月大的儿子去祖父母家里。
并表示自己现在特能体会那些为人的焦虑:担心自己把新冠带回家、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把病毒传给了孩子。

部长特地重发卫生部指南:检测阳性后该怎么做 虽然这么说有点无情,但现实是这种担心短时间还会继续。不会只发生在一个家庭,而是数量不明的家庭。
现在各国(尤其是欧洲),对于奥密克戎的态度跟做法明显就两个字:放心。
比如法国,新增病例超过31万。
措施仍然坚定放宽:户外不需要戴口罩,戏剧表演、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聚会人数放宽。

丹麦则是早就解除防疫限制,口罩也不需要戴。
意大利紧跟放宽措施。
让打完疫苗的学生回到学校上课。而打完追加剂,或新冠痊愈又打完2针疫苗的人,疫苗有效期无限期延长。

从放宽动作来看,欧洲各国陆续宣布解除口罩令。
不仅如此,戴口罩聊天防不住病毒的说法又重新开始躁动。
比如日本近期研究发现: 除非彼此保持1米以上距离。
否则即便你戴着口罩,只要你近距离(50cm以内)跟奥密克戎患者聊天,也很有可能被感染。
不戴口罩的话,感染风险高出30%。
所以按照这个推测,如果1人感染病毒,那么最可能中招的仍然是家人或者同住者。

来源:todayonline
那么新加坡的专家们是怎么看的呢?
现在欧洲各国都放宽了,这些病毒共存先行者,一度包括现在可能也是新加坡措施的借鉴对象。
本地专家是认为:
第一口罩还不能摘。
第二如果ICU患者人数稳定,那么可以适当考虑放宽堂食人数。

但也有人持保守意见:
新加坡,别太着急了!
现在本地的奥密克戎疫情还没有见顶,弱势群体的追加剂还没打完,并且还有新的变异株(昨天提到的“奥妹”)等等......
就别先考虑放宽了,谨慎点好~ ——椰友们,你们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