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条例,新风气?
还是条例具在,依然视而不见,执行无效?
3月10日,陆路交通管理局正式推出新条例以遏制巴士乘客在车上的滋扰行径,推出新的《运载条款》(Conditions of Carriage),清楚列出公交礼仪,同时接下来也将制定刑法,加强取缔。

巴士上张贴的新标志很显眼,无论在巴士的哪个角落都看得见。(作者提供)
据国会日前披露,巴士业者有一套管理滋扰行为的流程,例如巴士车长接到投诉指有乘客的手机音量开得太大声后,会先劝请乘客停止干扰。如果乘客屡劝不听,车长会通知巴士运营控制中心,确认下一步行动。
遇到恶劣行为,巴士车长可要求乘客下车或转交给警方处理。抵触公共滋扰法令罪,可被判最长三个月监禁,或罚款最高2000元,或两者兼施。
欣闻原来有条例和惩治机制在位,对一个普通的公交乘客而言,这是莫大的保障和安慰。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你定你的法 我行我的素
巴士司机大哥大姐们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乘客安全,但他们是否也知道自己“法力无边”(可以赶人下车等)?
纵观搭乘巴士的经验,只有一次看见巴士司机喝令坐前排的华族妇女关掉手机,因为声浪足以传遍车头到车尾。
那时我上车刚坐下位于车厢中部的座位,已想开口制止,印度族司机被干扰到继续开车都有问题,于是在座驾上转头以大过妇女手机的声量厉声喝止。
那位身形瘦小,沉溺自己手机娱乐的妇女,一脸无辜东张西望,她还以为是喊谁呢?
巴士司机再望着她喊一声,她才知道自己越界,马上关掉手机。
下车那刻,真后悔没上前去给司机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职业尊严和威慑,在大多数位外籍司机大队当中是很少见的。这是管理层需要正视的问题。
前年我乘搭853号巴士从宏茂桥去波动巴西,一位华族大叔坐前座手机扩音看武侠剧,声浪震耳欲聋。

853号巴士上观看武侠剧的大叔。(作者提供)
我看看后座的各种族男士乘客,纷纷摇头却没有一个制止,我自然担心人身安全不去劝阻。
我去跟司机说,中国籍司机听不懂英文,没有行动。第二次我再用中文说,口罩下的年轻脸孔露出无奈眼神。英语不会说,被乘客欺负了,连劝阻的底气和权威都没有。
我问他:那么吵,你怎么开车?
没等他回答,我在耳膜还没受创前仓促下车。之后向巴士公司公关反映,对方的说法是司机有权劝阻,实际上是没有。
单靠司机并不现实,也不足够,巴士公司连支援司机的机制都没有,令人失望。
条款实行首日之旅
3月10日,条款实施首日,刚巧出门观察公众和司机的反应。
我大约下午3点乘搭61号公车从加冷一带坐去书城;两层巴士都贴满“请勿喧哗”(Keep Volume Low)的新标志。

巴士里贴满“请勿喧哗”(Keep Volume Low)的新标志。(作者提供)
一位大叔正对坐标志前面,对此视而不见,手机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巴士引擎再大声也没掩盖他丰富的娱乐世界。
我转头看着他,指着标志请他尊重大家,调低音量,之后再没有听到声音。他比我早下车,我当时大概脸色铁青,厉色依旧,他也只能心有不甘看我一眼悻悻然下车。
我再过几站准备下车,一个印度游客认为四下快没人,开始大声手机视频,两边对话全车听见,他在用手机展示窗外美好风光。
我走去跟司机反映,司机用中文一脸无奈地说,他们都这样,那么吵也没办法。
我顿时惊呆,设定新条例有何用?司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拥有权力。
确实,开着车的司机,除非靠近他的声浪逼人,他不可能听到后方或楼上的乘客是怎么样的恣意妄为,错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家。
同一天,从碧山地铁站开回宏茂桥的88号巴士上,一对老年华族夫妇,一个接一个把腿放在面对面的座位上。有人上车,他们稍微作状挪一挪,原来只是右腿换左腿而已。

老年华族夫妇,一个接一个把腿放在面对面的座位上。(作者提供)
有标志又如何?目中无人,无法,对公物毫无尊重,再加上周围公众无语,也只能无解。
陆路交通管理局没有坐视不理,推出了新的运载条款固然令人欣慰,但显然的,设定条列、张贴几张标志,还有单靠巴士司机是不足够的。就看当局接下来如何加强取缔,让每一名巴士司机都清楚知道自己的权力,什么情况下应该出声干预,什么情况下可以闭一只眼。
或许当局可以考虑在巴士上安装一个噪音侦测器,一旦手机噪音或谈话音量超过一定分贝,系统就会自动以不同语言发出警告,提醒乘客降低音量。
是时候该想想如何不靠严刑峻法,就能捍卫新加坡的文明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