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交局建筑副暑长王迈克、裕廊集团新区发展署副署长巫颖丝和陆交局土木团队副暑长黄仁德。(图:刘伟聪)
我国地铁东北线的榜鹅海岸站( Punggol Coast station )将在12月10日下午3点投入运作,当中也有多方面为新加坡首创。 《8视界新闻网》带你抢先看榜鹅海岸站的独特设计。
1. 跨机构项目 实现无缝对接
榜鹅海岸站位于裕廊集团的榜鹅数码园区(Punggol Digital District)里,由陆路交通管理局和裕廊集团合力发展。园区和地铁站几乎同步建设,这样的例子在本地相当少见,为地铁站的建设带来挑战,不过也为地铁站与周围设施提供了能够更无缝对接的条件。

榜鹅海岸站坐落在榜鹅数码园区里,也可直达新加坡理工大学。(图:裕廊集团)
裕廊集团新区发展署副署长巫颖丝说表示,这是个城市协调发展的例子,主要目标是确保从运营第一天起地铁站就能通往榜鹅数码园区和新加坡理工大学(SIT),因此各方利益相关者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执行,遇到挑战时,通过团队合作的精神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把两个开发项目整合和一起建设,我们优化了土地和空间的利用,并减少了建设要求的时间和资源。两个开发项目可以共享一些基础设施和设施,而不是独立建设。例如,榜鹅数码园区和地铁站都将使用榜鹅数码园区的区域冷却系统,并共用相同一个接送点和同一条服务车道。通风井也与大楼融合,脚踏车设施也经过整体规划,有间隔适当,方便所有用户使用。”
她表示,地铁站位于榜鹅数码园区的核心位置,通勤者可以在榜鹅数码园区的有盖区域短途步行,轻松到达不同的连接节点。这些节点包括即将建设的裕廊集团商业大厦、榜鹅海岸购物中心、巴士转换站、熟食中心、历史走道,以及邻近的新加坡理工大学(SIT)、榜鹅北组屋区和实龙岗蓄水池。

榜鹅海岸站位于裕廊集团的榜鹅数码园区里,由陆路交通管理局和裕廊集团合力发展。(图:刘伟聪)
榜鹅海岸站的设计工作历时约四年。陆交局于2015年启动了项目,裕廊集团的顾问团队于2017年中期加入。建设工作于2018年开始,并于2024年完成。
陆交局土木团队副暑长黄仁德表示,现有榜鹅站的连接隧道建设,包括明挖和双孔隧道,于2017年底开始。地铁站、交叉道岔及溢出隧道(明挖法)建设于2018年与榜鹅数码园区同步展开。地铁站的建筑装修工程于2022年开始,并于2024年获得临时入伙证。
2. 入口处打造成公共空间
在榜鹅海岸站,陆交局在早期设计阶段采纳了来自各方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机构、运营商、通勤者和学生的反馈,将2号入口设计成有盖的公共空间,也可用作办活动场地、让民众聚集的地方等。
陆交局建筑副暑长王迈克表示:“这种将大规模公共空间与车站功能结合的设计,也是新加坡首例,显著地提升了通勤体验,同时为社区营造提供了积极贡献。”

地铁站入口出打造成市民公共空间。(图:刘伟聪)

地铁站入口出打造成市民公共空间。(图:刘伟聪)
3. 设计环保又前卫
榜鹅海岸站的多处设计融入了节能元素,其中室内顶部可看到混凝土,几乎没有天花板的包覆,减轻了结构重量、降低了碳足迹,也是本地地铁站第一次出现这类外露混凝土风的设计。
其他可持续发展措施包括利用区域冷却系统为车站提供空调,并采用混合冷却系统,通过风扇改善热舒适度。
王迈克表示,地铁站内部拥有双倍的空间,而这对天花板的维护带来了挑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陆交局的建筑师和工程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将所有天花板的机电服务以垂直堆叠的方式放置在大厅的墙壁上。这有异于传统的高天花板设计,大大缩短了机电服务的线路。

榜鹅海岸站的多处设计融入了节能元素。(图:刘伟聪)

榜鹅海岸站顶部可直接看到混凝土,这类设计也是本地地铁站首创。(图:刘伟聪)
4. 照明系统内有乾坤
榜鹅海岸站内也能见到非常抢眼的电灯设备。在9米高混凝土天花板下悬挂着一系列吊灯,令人感到心情开阔。
此外,一个集成的服务吊杆系统内,除了有电灯外,还设有扬声器、闭路电视等,并放在较低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日后的修护工作。其实这些电灯不只是用来照明,设计也让通勤者更便于辨认地铁站内的方向,更容易找到哪里是出入口。

电灯不只是用来照明,设计也让通勤者更便于辨认地铁站内的方向。(图:刘伟聪)
5. 艺术品展现榜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地铁站里也展示了街头艺术家兹武(Zul Othman)的作品《轨迹》(TRAJECTORIES)。
作品通过兹武的视角,描绘了榜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兹武在少年时期常常在榜鹅的小径和丛林区域探险,与邻里朋友们在实龙岗河一起钓鱼、采摘水果等,这些回忆在作品中得到展现。
如今,他也是榜鹅北岸(Northshore)居民。作品中也能看到榜鹅现代化住宅区和未来的数码园区的面貌。

《轨迹》通过艺术家的视角,描绘了榜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刘伟聪)

《轨迹》通过艺术家的视角,描绘了榜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刘伟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