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新加坡迎接2020,带你看那些极具未来感的建筑

2019年11月30日   •   9405次阅读

CYC

Sky Habita | 摩西萨夫迪

在新加坡这样土地稀缺而建筑密度又高的城市中,建筑师提出了一种垂直社区的理念,这座建筑便是建筑师“垂直社区”理念的一次实践。在这座建筑中,建筑师为居民提供了各种服务设施,连廊构成的空中花园增加居民之间交流的同时,也提供了人活动与聚会的空间。

safdiearchitects官网

safdiearchitects官网

safdiearchitects官网

怡丰城综合体 | 伊东丰雄

怡丰城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伊东丰雄设计,坐落在新加坡港湾城,总面积150万平方英尺。这座建筑是伊东丰雄在新加坡的第一个作品,商场被白色的曲线覆蓋,尤如海浪一般。伊东丰雄将活动与流动的概念融于建筑之中,他说:希望人们在购物的时候,犹如扬帆海上一般。

星宇项目 | Aedas

建筑师打破常规,将不同的功能完美融于一座建筑中。这座建筑由一个大剧场和一个商业中心组成,剧场位于40米高的高空,能够容纳5000人,是新加坡迄今为止最大的表演中心,剧场下方则是商业中心。考虑到新加坡闷热的气候,建筑被动式可持续环境控制的方式,使建筑公共空间的气温舒适宜人。

aedas官网

aedas官网

aedas官网

School of the Arts | WOHA

新加坡艺术学校是新加坡一所界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艺术学校。建筑底层的公共空间如画廊、剧场向市民开放,上层的教学空间则不对外开放。既保证了与外界的沟通,又保证了教学的私密性。立面的绿植既可消除眩光和灰尘,又能保持房间凉爽,同时还有隔绝噪音的用处。

Patrick Bingham Hall

Patrick Bingham Hall

Patrick Bingham Hall

新加坡科技大学 | UNStudio

新加坡科技大学的第一阶段总体规划由UNStudio设计完成。建筑师将校园分成了两个主要的区域:生活区和学习区,各个区域彼此相连,将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联系在一起。在连接的节点处,建筑师设计了灵活的展览、活动、交流空间。建筑师还考虑了新加坡的热带气候,利用被动设计的策略,使其成为绿色可持续的建筑。

hufton + crow

hufton + crow

hufton + crow

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 CPG Consultants

放眼望去,这座教学楼丝毫不像一座五层高的建筑,更像一个伏于地面,与环境完美融于一体的草坡。建筑从入口到门厅,再到内部和草坪,无不体现著连续感,体现了相互促进与交流的理念。

CPG CONSULTANTS官网

CPG CONSULTANTS官网

CPG CONSULTANTS官网

双螺旋桥 | Philip Cox

位于新加坡滨海湾的螺旋桥受到DNA链几何排列的启发,形成了一条由相对的双螺旋不锈钢结构包围的人行道。这座280米长的扭曲大桥横跨新加坡河,从市中心商业区和海湾地区起始,行人可以从河的一边走到另一边。该项目的另外一个目的也是想让轻便的双螺旋桥代替车辆桥为更多的行人创造不同的出行方式。这座桥与包括滨海湾金沙综合设施和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在内的景点相连,还可以在桥上四个观景平台上看到其他地标和海湾的全景。

COX官网

COX官网

上一页
3/3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