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YC
Sky Habita | 摩西薩夫迪
在新加坡這樣土地稀缺而建築密度又高的城市中,建築師提出了一種垂直社區的理念,這座建築便是建築師「垂直社區」理念的一次實踐。在這座建築中,建築師為居民提供了各種服務設施,連廊構成的空中花園增加居民之間交流的同時,也提供了人活動與聚會的空間。

safdiearchitects官網

safdiearchitects官網

safdiearchitects官網
怡豐城綜合體 | 伊東豐雄
怡豐城由日本著名建築大師伊東豐雄設計,坐落在新加坡港灣城,總面積150萬平方英尺。這座建築是伊東豐雄在新加坡的第一個作品,商場被白色的曲線覆蓋,尤如海浪一般。伊東豐雄將活動與流動的概念融於建築之中,他說:希望人們在購物的時候,猶如揚帆海上一般。



星宇項目 | Aedas
建築師打破常規,將不同的功能完美融於一座建築中。這座建築由一個大劇場和一個商業中心組成,劇場位於40米高的高空,能夠容納5000人,是新加坡迄今為止最大的表演中心,劇場下方則是商業中心。考慮到新加坡悶熱的氣候,建築被動式可持續環境控制的方式,使建築公共空間的氣溫舒適宜人。

aedas官網

aedas官網

aedas官網
School of the Arts | WOHA
新加坡藝術學校是新加坡一所界於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藝術學校。建築底層的公共空間如畫廊、劇場向市民開放,上層的教學空間則不對外開放。既保證了與外界的溝通,又保證了教學的私密性。立面的綠植既可消除眩光和灰塵,又能保持房間涼爽,同時還有隔絕噪音的用處。

Patrick Bingham Hall

Patrick Bingham Hall

Patrick Bingham Hall
新加坡科技大學 | UNStudio
新加坡科技大學的第一階段總體規劃由UNStudio設計完成。建築師將校園分成了兩個主要的區域:生活區和學習區,各個區域彼此相連,將校園的各個角落都聯繫在一起。在連接的節點處,建築師設計了靈活的展覽、活動、交流空間。建築師還考慮了新加坡的熱帶氣候,利用被動設計的策略,使其成為綠色可持續的建築。

hufton + crow

hufton + crow

hufton + crow
南洋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 | CPG Consultants
放眼望去,這座教學樓絲毫不像一座五層高的建築,更像一個伏於地面,與環境完美融於一體的草坡。建築從入口到門廳,再到內部和草坪,無不體現著連續感,體現了相互促進與交流的理念。

CPG CONSULTANTS官網

CPG CONSULTANTS官網

CPG CONSULTANTS官網
雙螺旋橋 | Philip Cox
位於新加坡濱海灣的螺旋橋受到DNA鏈幾何排列的啟發,形成了一條由相對的雙螺旋不鏽鋼結構包圍的人行道。這座280米長的扭曲大橋橫跨新加坡河,從市中心商業區和海灣地區起始,行人可以從河的一邊走到另一邊。該項目的另外一個目的也是想讓輕便的雙螺旋橋代替車輛橋為更多的行人創造不同的出行方式。這座橋與包括濱海灣金沙綜合設施和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在內的景點相連,還可以在橋上四個觀景平台上看到其他地標和海灣的全景。

COX官網

COX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