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曾被评为亚洲最幸福国家,但因为当地对旅游业的高度限制,要造访这个隐世小国有一定难度。莱佛士学院一名女教师就获得了一次难得机会,在那里教了一年中文,边教课边旅行,用不同视角去了解这片人间净土。
现年49岁的宋庆媛执教于莱佛士书院,负责教中文。她去年申请了两个月带薪假和十个月无薪假,原打算进修,但刚好碰到朋友介绍不丹的德淑培训计划(Desuung skilling programme,简称DSP)在找中文老师。
这是一个为当地19岁以上年轻人提供培训的计划,考虑到自己没有家庭负担和财务压力,宋庆媛在2023年毅然踏上了这趟华文教学之旅。
不丹学生学习书法。(图:宋庆媛)
不丹学生喜欢上课
不丹学生对中文是零基础,宋庆媛以英语为媒介,根据汉语水平考试(HSK)内容进行教学。周一到周五每天上课八小时,课程包括语文、听说读写、中华文化欣赏(如剪纸、书法、围棋、武术)、不丹文化欣赏(用中文了解不丹文化)。
班上学生介于9到19人,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学生都很喜欢,他们对祖国有深厚感情,普遍喜欢上课。”
周六上课半天,她常安排学生去参加文化之旅,如参观宗堡或寺庙,让学习更有趣。
她本身在空闲时,也不忘抽空到处走走。
在普那卡吊桥上。(图:宋庆媛)
闲时到山上农舍“度宅假”
当地物质需求不高,她旅居的小镇普那卡(Punakha)甚至连戏院都没有,不过闲时到小镇喝咖啡吃冰淇淋,或到山上农舍“度宅假”(staycation),看看窗外如画风景,日子相当写意。
她还养成爬山的兴趣,连自己都有点意外。
“因为我一直抗拒爬山,不过在不丹期间, 若没有去度宅假,我每个月固定一、两个周末去别的省份爬山旅游。”
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登山点,当然就是被誉为不丹建筑奇迹,建在3000米峭壁的虎穴寺(Taktshang Goemba)。
旅居不丹一年,也让她感受到这里淳朴的民风。
“不丹人基本都很善良,大家都彬彬有礼的,整个社会的氛围很不错,和新加坡一样,算是很安全的。”
普碧卡山谷(Phobjikha Valley )。(图:宋庆媛)
电源水源不稳定 扛矿泉水上山煮饭洗脸
衣食住行方面则有较大差别,她住的地方相当简陋,处在半山腰,连地址都没有,邻居管它叫“山上的房子”。她每天得爬两段山坡,上下班也得走路约30分钟。
“这里电源和水源都不稳定,时时断电断水。雨季的时候水龙头出来的水跟旁边的河水一样是褐色的,得扛矿泉水上山煮饭刷牙洗脸。”
饮食方面,不丹人最喜欢的是辣椒奶酪(Ema Datshi),辣椒、奶酪和牛油一起煮,不太吃海鲜,店里卖的都是咸鱼,倒是蔬果很甜美,切红罗卜时甚至可以嗅到香气!
幸福国度的背后
不丹作为幸福国度的形象国际远播,宋庆媛说,这是因为不丹以“全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作为治国基准。这个幸福指数以四个支柱为依据,即英明的领导、保留传统文化、可持续的社会,以及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生态。
“但严格说来,不丹并非真的幸福,国家还是有很多基本问题,生活非常不便利,但要有的基本都有,没有的,其实都不太需要,大家都是这类简单淳朴心态过日子。”
这也让成长于富足新加坡的她有了反思。“我们什么都有,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每天都觉得不足够,如钱不够、屋子不够大、车子不够大等等。”
不过,自从到不丹转了一圈后,让她学到了知足常乐,而对周遭容忍度,好像也提高了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