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34 岁男子谢家杰因非法换汇与加密货币被判入狱 10 个月,涉案总值超过 3500 万元!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让我们一探究竟。
1. 案件回顾:从“月薪3500元”到触法入狱
新加坡34岁男子谢家杰,担任非法换汇团伙的运营主管,明知老板刘汉泉无牌经营,仍协助其管理团队、执行泰达币(USDT)转账操作、记录交易,月薪仅为3500元。
团伙借用合法持牌公司SMC的名义开展业务,通过Telegram招揽客户,采用“哈瓦拉系统”隐藏资金流向。
此次交易涉及越南盾、泰铢、人民币、日元等外币,使用柬埔寨电话、Google表格记录,规避所有监管机制。
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2月:一名妇女被骗20万元,警方追踪资金流发现其中9万元流向该团伙。谢家杰未查资金来源,便以USDT形式转账给对方。
两日后,警方突袭拘捕他与另两名团伙成员,查获现金近30万元。
团伙从2021年9月运营至2023年2月,总共进行了至少430笔非法交易,涉案总值超过 3500 万元,而主谋刘汉泉案发后逃往柬埔寨,目前仍在逃。

被告谢家杰(34岁)共面对两项抵触付款服务法令和一项抵触贪污、贩毒和严重罪案(没收利益)法令的控状。他早前承认其中一项罪名,余项控状交由法官星期四(6月26日)下判时纳入考量。 (档案照片)
来源:联合早报
2. 新加坡法律详解:非法换汇和洗钱有多严重?
谢家杰最终因三项控状被起诉,其中包括:
《付款服务法令》(Payment Services Act)
未经许可提供跨境汇款与数字支付服务;
属刑事罪行,最高可判 监禁3年+罚款25万元。
《贪污、贩毒与严重罪案(没收利益)法令》(CDSA)
处理可疑来源资金、不履行尽职调查义务;
若与犯罪活动有关,最高可判 10年监禁+罚款50万元。
法院指出:被告明知违法,仍直接参与操作,虽非主谋,仍难辞其咎。法官在量刑时纳入所有相关罪状,最终判其监禁10个月。

示意图 来源:维基百科
3. 深度警示:涉“币”行为更应当心!
非法也有“共犯责任”:
哪怕你不是老板、不是发起人,只要你知情并参与操作,就不能以“打工”身份逃避法律追责。
加密币不是“避罪天堂”:
虚拟货币并非无法监管,尤其当它被用于掩盖赃款来源、绕开正规金融系统时,反而更容易留下数字证据。
监管红线不可踩:
Telegram群组、Google表格、柬埔寨电话、哈瓦拉系统……看似聪明的“技术组合”,本质却是对监管制度的公然挑战。一旦被查,违法者难逃法律严惩。

泰达币 来源:维基百科
参考资料:
1. 协助管理非法换汇和加密货币团队 男子判监10个月 ,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