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34 歲男子謝家傑因非法換匯與加密貨幣被判入獄 10 個月,涉案總值超過 3500 萬元!這起案件給我們帶來哪些警示?讓我們一探究竟。
1. 案件回顧:從「月薪3500元」到觸法入獄
新加坡34歲男子謝家傑,擔任非法換匯團伙的運營主管,明知老闆劉漢泉無牌經營,仍協助其管理團隊、執行泰達幣(USDT)轉帳操作、記錄交易,月薪僅為3500元。
團伙借用合法持牌公司SMC的名義開展業務,通過Telegram招攬客戶,採用「哈瓦拉系統」隱藏資金流向。
此次交易涉及越南盾、泰銖、人民幣、日元等外幣,使用柬埔寨電話、Google表格記錄,規避所有監管機制。
轉折點發生在2023年2月:一名婦女被騙20萬元,警方追蹤資金流發現其中9萬元流向該團伙。謝家傑未查資金來源,便以USDT形式轉帳給對方。
兩日後,警方突襲拘捕他與另兩名團伙成員,查獲現金近30萬元。
團伙從2021年9月運營至2023年2月,總共進行了至少430筆非法交易,涉案總值超過 3500 萬元,而主謀劉漢泉案發後逃往柬埔寨,目前仍在逃。

被告謝家傑(34歲)共面對兩項牴觸付款服務法令和一項牴觸貪污、販毒和嚴重罪案(沒收利益)法令的控狀。他早前承認其中一項罪名,餘項控狀交由法官星期四(6月26日)下判時納入考量。 (檔案照片)
來源:聯合早報
2. 新加坡法律詳解:非法換匯和洗錢有多嚴重?
謝家傑最終因三項控狀被起訴,其中包括:
《付款服務法令》(Payment Services Act)
未經許可提供跨境匯款與數字支付服務;
屬刑事罪行,最高可判 監禁3年+罰款25萬元。
《貪污、販毒與嚴重罪案(沒收利益)法令》(CDSA)
處理可疑來源資金、不履行盡職調查義務;
若與犯罪活動有關,最高可判 10年監禁+罰款50萬元。
法院指出:被告明知違法,仍直接參與操作,雖非主謀,仍難辭其咎。法官在量刑時納入所有相關罪狀,最終判其監禁10個月。

示意圖 來源:維基百科
3. 深度警示:涉「幣」行為更應當心!
非法也有「共犯責任」:
哪怕你不是老闆、不是發起人,只要你知情並參與操作,就不能以「打工」身份逃避法律追責。
加密幣不是「避罪天堂」:
虛擬貨幣並非無法監管,尤其當它被用於掩蓋贓款來源、繞開正規金融系統時,反而更容易留下數字證據。
監管紅線不可踩:
Telegram群組、Google表格、柬埔寨電話、哈瓦拉系統……看似聰明的「技術組合」,本質卻是對監管制度的公然挑戰。一旦被查,違法者難逃法律嚴懲。

泰達幣 來源: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1. 協助管理非法換匯和加密貨幣團隊 男子判監10個月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