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1月1日起,本地所有新建筑物和翻新建筑物,须设有更多无障碍设施。建设局发布修订后的《建筑环境无障碍准则》,要求业主建造更大的电梯空间,以及增设哺乳室等,打造更包容性和宜居的社会。
为更好地照顾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修订后的准则包括每四间厕所,须有一间是为年长者或行动不便者而设,比如厕所内增设扶手。
建筑物的上下车点要设休息座椅。坡道采用更鲜明的颜色提升安全。
新加坡职能治疗师协会会员徐天马副教授说:“如果有了这些所谓的环境的改善,把这些空间做到比较方便有利于他们出行,其实对他们来讲,能够更好地在社区参与更多的活动。”
大楼内的电梯空间将更大,从电梯门到电梯后墙之间的距离,将从1.4米扩大到1.5米,这样就能容纳个人行动辅助工具。而电梯按钮的高度以及电梯口的等候空间也须调整。
另外大楼的主要出入口处须设有无障碍设施,以连接到邻近建筑物、交通设施与有盖走道。在加建有盖通道时,这些无障碍设施将享有优先权。
为了满足需要哺乳的母亲,大型公共建筑物和工作场所,须设有哺乳室。新准则也涵盖教育机构如大学。哺乳室内需配备门锁、插座与舒适座椅。
建设局建筑规划与通用设计建筑管制署长陈筑毅说:“(我们第一就是简化了里面的那些要求给设计师和建筑业者,在设计方面有更清晰的方向给他们多一些灵活性,帮助他们管理成本上的要求。”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社交媒体发贴文表示,当局2023年9月就针对规范的检讨展开研究和咨询工作,新准则纳入了通用设计概念,更好地满足残障人士、年长者还有育有年幼小孩家庭的需求。
这是《建筑环境无障碍准则》自1990年推出以来,第六次进行重大修订。建筑业者享有六个月的宽限期,以便在项目设计和规划阶段时,纳入这些新要求。
11月1日起提交当局审批的设计图,如果无法遵守修订后的准则,将不获当局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