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容、大爱、慈悲、感恩和祝福”传递著善济人对“善”的坚守,配合国家建设、创造和谐社会,积极推动“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的宏观信念。
三次跌倒
我人生跌倒过三次。
第一次创业投资三万元,三个月就亏完了。
第二次是我投资房地产,遇到金融风暴,亏了好多钱。
第三次失败是受了一个合伙人的影响,做错了决策,事业受伤害。
原本打算就此把公司卖了、另作打算,然后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三次跌倒并不是永远的失败,它是一个提升。
人生理念的经历与过程
每个人都会在不同年龄阶段负担着各种责任,随着我们“能力、心态、素养、思想、经历、看法、过程与境界”的不断提高与改变,所担负的责任也不一样。责任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无论好坏,承担全部的结果与发生。
我有时候还蛮感激这些挫折与瓶颈,它们给我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挫折与瓶颈改变了我,造就了今天的我,让我谦卑、理智,沉淀,更加能够理解生活的事实与真缘。
它们让我想明白:用平常心面对生命,用宽容心面对埋怨,用慈悲心面对人生,用感恩心面对生活,用大爱心面对世界,用同理心面对未来。
看感情、友情和婚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不如天下乐。
兄弟之情,永生难忘,友谊之心,天地之间。
我常常分享说:“二十个人一起爬山,需要登山,能有百分之十的跟随到终点,已经很了不起了,总有一些人会在半途离开。其实,不用责怪他们,他们现在想离场,以后他们还是会有机会再次参加进场。他们现在想离场,可能是他们在能力、能量、理论、思想方面尚且不一致,可是我始终坚信,只要我做的事不是为了自己,是对的无私的,光明的,最终总会有人支持与鼓励。
真正的朋友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不论身在何处,总是处处关心,时时慰问。
做人做事,哪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圆满,圆满不是人生。
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与困难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遇到困难是一种学习与提升,我当时会不耐烦和不能够接受的心态,过后也终于接受了、承担了、放下了,往往在第一时间比较不容易接受,过后,觉得“无缘不来”,也慢慢给时间冲淡了、磨平了,也没有什么好耿耿于怀,放不下的。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伟大父母亲辛苦的养育之恩、老师循循善诱的教侮、温柔娴熟,受委屈的太太默默的支持与关爱、家人的谅解与温馨的陪伴、兄弟的相助,朋友的帮助、团队们的齐心协力、贵人的扶持、社会大众的认可与厚爱、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包括那些给予我“机会”自我提升和成长的“善知识”们。因为有了这些的发生与对待反而促使自己提升了光明、内涵和修养,令我茁壮的成长,更坚定明确的走向更光明宽阔的康庄大道。
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贵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帮助。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度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创造并享受着光明的生活。感恩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以智慧来处理是非,恭敬来接待他人,道德来修养身心,慈悲来做人处事。”
谈人生的感恩
我一直行走于慈悲与慈善之路,对身边的每个人都心怀感恩:辛苦养育自己伟大的父母亲,默默支持自己受委屈的太太及家人,以及身边的好兄弟、朋友和团队们以及社会大众;甚至对于那些提升和令我成长的“善知识”,我也心怀感恩。
生命无限,本来无我,坦然承担,无喜无忧。
生命得来不易,感恩生活,珍惜生命。
生活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命是大爱同理,发光发热。
学会感恩,不只是心存感恩之情,还要在行动上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心怀感恩,幸福才会常在,感恩生命的礼遇,感恩与家人相伴的日子,感恩与朋友相聚的时刻。
我认为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思想的深度,生活的信念。因为只有当你懂得了分享,你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才能明白生命存在的内涵。每一种人生的幸福与快乐都需要与他人分享才能让它成为有价值的光明。
我以感恩的心,承担的责任,怀着分享的喜悦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经验与感怀。希望当你面对选择时,可从中得到启发,面对困难挫折与考验时,从中得到勇气面对,坚持,克服。当你沮丧时,从中得到温暖与安慰;与大家共勉之。
慈善事业受到总统、总理和部长的肯定
2015年1月25日,陈振声部长在“关怀与分享日”称赞善济:“感谢善济医社的贡献”。
2015年12月18日,许宝琨部长在《善济的故事》一书中分享道:“《善济的故事》在回顾自身百年发展历史的同时,更记载了这114年漫漫历史长河里所涌现出无数善心人士“奉献爱心,不求回报”的感人故事。善济不仅仅是中医诊所,它更是一个培养爱心、凝聚爱心、传播爱心、提升爱心的地方。作为诊所,它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但作为爱心策源地,它所激发和凝聚的爱心又是无限的。在新加坡这样一个日益现代化发展的国家里,这间小小诊所里释放出来的光亮,点燃了许多无助年老患者的希望。
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建国五十周年以来的物质财富积累、心灵财富增长及制度财富优化。愿更多的人加入到快乐行善的队伍,让我们的社会洋溢着爱的气息。
2016年12月17日《善爱善济感恩晚宴》,黄志明部长在致辞中分享说:“善济医社百余年来不分种族、宗教、国籍,一视同仁,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中医诊断治疗,造福了不少人民,估计已经达到百万人次。太棒了!这些都是由卓顺发博士领导的。从2008年开始,善济大力发展向居民提供低价中医服务。我们刚才看到的,善济已经有了12间诊所,即将扩展到15间,包括榜鹅北的一间。我听说,目前善济每天平均服务超过1000人次。真的是帮助到了许许多多人,带来了重大的改变。看到这些,我十分感动。”
2017年5月14日,宏茂桥集选区国会议员兼基层组织顾问李显龙总理担任主宾,在后港8道大牌681(邮编530681)为“善济温馨五月感恩母亲节”主持了开展仪式。同时出席送花仪式的还有: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盛港西单选区国会议员,交通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蓝彬明医生,宏茂桥集选区议员,殷丹博士、颜添宝先生、杰乐先生、洪鼎基先生及后港基层组织顾问李宏壮BBM和社区领袖等。出席的嘉宾有:梁苑集团主席梁佳吉先生、南安会馆主席陈奕福先生、卓顺发主席以及董事同仁。
李显龙总理在面簿(Facebook)上发贴文,祝愿天下母亲和准妈妈“母亲节快乐”。他写道:“今天上午,我与宏茂桥市政理事会议员和义工们一起向盛港南社区的母亲和居民分发一万朵粉红色康乃馨,很开心看到很多母亲和他们的家人享受他们温馨美好的星期天。感谢善济医社奉献的爱心花朵。善济医社是一个社会公益慈善机构,一百多年来,不分种族、宗教、国籍,一视同仁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中医看诊服务。我也感谢宏茂桥集选区和盛港西公民咨询委员会支持这个伟大的母爱项目,你们今天给很多人带来了欢笑”

善济医社赞助人、现任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博士在2017年7月8日出席《善济爱心之夜》致辞时赞扬,善济医社116年来为社区服务,不分阶层、种族、宗教,一视同仁为社会大众提供中医理疗服务。
在《放下》电视专访节目中,哈莉玛总统表扬卓顺发是个“杰出优秀的人”:“他充满热枕和活力,具有过人的精力和恻隐之心。”
哈莉玛总统说:“我们刚刚谈到要在马西岭区设立一个分社,他就在一年内把马西岭的分社设立起来,他是一个很有热情,非常投入和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具有这种素质的人了。”
她说:“我希望他能够继续为善济做出贡献,为这个社区做出最棒的工作。他不仅仅是筹募善款而已,他会亲临分社,确保装修工程进行顺利,卓顺发绝对是一个尽职尽责,具有同情心和奉献精神的领导者。”
2017年7月28日,《新加坡易缇秀爱心慈善晚宴》人力部长林瑞生先生致辞说:“对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在十年内,把这个受益的人数从每年几千人,增加到每年几十万人,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正常人的意识里,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在新加坡有一个组织,它终于做到了,它就是善济医社。
为什么别人做不到,而善济就做得到呢?我相信,这是因为善济的精神和理念:提倡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宗旨。提高与增进中医药的发展,参与新加坡慈善救济工作的使命。宽容、大爱、慈悲、感恩、祝福的价值观。善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的信念,以及推动慈善事业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所以别人做不到的,善济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2018年3月31日,王乙康部长特别邮寄一份感谢信予我,感谢我用心照顾社区居民以及为社会的付出。感恩王部长对我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展望未来
做慈善需要理论基础,系统管理,发展方略等专业知识。它是一项长久坚持的社会事业。尤其是慈善领袖,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高瞻远瞩的洞见。
我希望未来能设立慈善交流中心,开设慈善公益事业课程,与大家分享慈善公益事业的心得与经验。 设立专门从事公益慈善研究,人才培养,公益慈善的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等。同时举办分享会,结交不同层面的善心人士、大家有稳定的经济基础、慈善的心态,让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善知识分享与交流慈善事业、服务社会的机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社会上的年长者也曾经为他们的家庭、为社会努力过,付出过。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年老了,放弃他们,我们应该负起责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关爱与认可。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通过慈善平台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尊师重教、孝顺、尊重、分享、承担等,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项伟大,光明的慈善事业中。
顺慈悲愿、发善济心。希望让更多众生沐浴阳光般的温暖,感受精神的滋养。
路,越走越好,“路的尽头才是真正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