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傳遞著善濟人對「善」的堅守,配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積極推動「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宏觀信念。
三次跌倒
我人生跌倒過三次。
第一次創業投資三萬元,三個月就虧完了。
第二次是我投資房地產,遇到金融風暴,虧了好多錢。
第三次失敗是受了一個合伙人的影響,做錯了決策,事業受傷害。
原本打算就此把公司賣了、另作打算,然後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但後來冷靜下來想想,三次跌倒並不是永遠的失敗,它是一個提升。
人生理念的經歷與過程
每個人都會在不同年齡階段負擔著各種責任,隨著我們「能力、心態、素養、思想、經歷、看法、過程與境界」的不斷提高與改變,所擔負的責任也不一樣。責任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無論好壞,承擔全部的結果與發生。
我有時候還蠻感激這些挫折與瓶頸,它們給我今天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挫折與瓶頸改變了我,造就了今天的我,讓我謙卑、理智,沉澱,更加能夠理解生活的事實與真緣。
它們讓我想明白:用平常心面對生命,用寬容心面對埋怨,用慈悲心面對人生,用感恩心面對生活,用大愛心面對世界,用同理心面對未來。
看感情、友情和婚姻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樂樂不如天下樂。
兄弟之情,永生難忘,友誼之心,天地之間。
我常常分享說:「二十個人一起爬山,需要登山,能有百分之十的跟隨到終點,已經很了不起了,總有一些人會在半途離開。其實,不用責怪他們,他們現在想離場,以後他們還是會有機會再次參加進場。他們現在想離場,可能是他們在能力、能量、理論、思想方面尚且不一致,可是我始終堅信,只要我做的事不是為了自己,是對的無私的,光明的,最終總會有人支持與鼓勵。
真正的朋友是雪中送炭,不是錦上添花;不論身在何處,總是處處關心,時時慰問。
做人做事,哪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沒有圓滿,圓滿不是人生。
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與困難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遇到困難是一種學習與提升,我當時會不耐煩和不能夠接受的心態,過後也終於接受了、承擔了、放下了,往往在第一時間比較不容易接受,過後,覺得「無緣不來」,也慢慢給時間沖淡了、磨平了,也沒有什麼好耿耿於懷,放不下的。
人的一生,無論成敗,都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偉大父母親辛苦的養育之恩、老師循循善誘的教侮、溫柔嫻熟,受委屈的太太默默的支持與關愛、家人的諒解與溫馨的陪伴、兄弟的相助,朋友的幫助、團隊們的齊心協力、貴人的扶持、社會大眾的認可與厚愛、大自然的恩賜、時代的賦予。包括那些給予我「機會」自我提升和成長的「善知識」們。因為有了這些的發生與對待反而促使自己提升了光明、內涵和修養,令我茁壯的成長,更堅定明確的走向更光明寬闊的康莊大道。
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有貴人指點;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人幫助。正因為這樣,我們才度過一個個難關,一步步走向成功,創造並享受著光明的生活。感恩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以智慧來處理是非,恭敬來接待他人,道德來修養身心,慈悲來做人處事。」
談人生的感恩
我一直行走於慈悲與慈善之路,對身邊的每個人都心懷感恩:辛苦養育自己偉大的父母親,默默支持自己受委屈的太太及家人,以及身邊的好兄弟、朋友和團隊們以及社會大眾;甚至對於那些提升和令我成長的「善知識」,我也心懷感恩。
生命無限,本來無我,坦然承擔,無喜無憂。
生命得來不易,感恩生活,珍惜生命。
生活是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命是大愛同理,發光發熱。
學會感恩,不只是心存感恩之情,還要在行動上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心懷感恩,幸福才會常在,感恩生命的禮遇,感恩與家人相伴的日子,感恩與朋友相聚的時刻。
我認為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思想的深度,生活的信念。因為只有當你懂得了分享,你才能找到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才能明白生命存在的內涵。每一種人生的幸福與快樂都需要與他人分享才能讓它成為有價值的光明。
我以感恩的心,承擔的責任,懷著分享的喜悅與大家分享我的經歷,經驗與感懷。希望當你面對選擇時,可從中得到啟發,面對困難挫折與考驗時,從中得到勇氣面對,堅持,克服。當你沮喪時,從中得到溫暖與安慰;與大家共勉之。
慈善事業受到總統、總理和部長的肯定
2015年1月25日,陳振聲部長在「關懷與分享日」稱讚善濟:「感謝善濟醫社的貢獻」。
2015年12月18日,許寶琨部長在《善濟的故事》一書中分享道:「《善濟的故事》在回顧自身百年發展歷史的同時,更記載了這114年漫漫歷史長河裡所湧現出無數善心人士「奉獻愛心,不求回報」的感人故事。善濟不僅僅是中醫診所,它更是一個培養愛心、凝聚愛心、傳播愛心、提升愛心的地方。作為診所,它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但作為愛心策源地,它所激發和凝聚的愛心又是無限的。在新加坡這樣一個日益現代化發展的國家裡,這間小小診所里釋放出來的光亮,點燃了許多無助年老患者的希望。
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建國五十周年以來的物質財富積累、心靈財富增長及制度財富優化。願更多的人加入到快樂行善的隊伍,讓我們的社會洋溢著愛的氣息。
2016年12月17日《善愛善濟感恩晚宴》,黃志明部長在致辭中分享說:「善濟醫社百餘年來不分種族、宗教、國籍,一視同仁,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的中醫診斷治療,造福了不少人民,估計已經達到百萬人次。太棒了!這些都是由卓順發博士領導的。從2008年開始,善濟大力發展向居民提供低價中醫服務。我們剛才看到的,善濟已經有了12間診所,即將擴展到15間,包括榜鵝北的一間。我聽說,目前善濟每天平均服務超過1000人次。真的是幫助到了許許多多人,帶來了重大的改變。看到這些,我十分感動。」
2017年5月14日,宏茂橋集選區國會議員兼基層組織顧問李顯龍總理擔任主賓,在後港8道大牌681(郵編530681)為「善濟溫馨五月感恩母親節」主持了開展儀式。同時出席送花儀式的還有: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盛港西單選區國會議員,交通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宏茂橋集選區議員,殷丹博士、顏添寶先生、傑樂先生、洪鼎基先生及後港基層組織顧問李宏壯BBM和社區領袖等。出席的嘉賓有:梁苑集團主席梁佳吉先生、南安會館主席陳奕福先生、卓順發主席以及董事同仁。
李顯龍總理在面簿(Facebook)上發貼文,祝願天下母親和准媽媽「母親節快樂」。他寫道:「今天上午,我與宏茂橋市政理事會議員和義工們一起向盛港南社區的母親和居民分發一萬朵粉紅色康乃馨,很開心看到很多母親和他們的家人享受他們溫馨美好的星期天。感謝善濟醫社奉獻的愛心花朵。善濟醫社是一個社會公益慈善機構,一百多年來,不分種族、宗教、國籍,一視同仁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的中醫看診服務。我也感謝宏茂橋集選區和盛港西公民諮詢委員會支持這個偉大的母愛項目,你們今天給很多人帶來了歡笑」

善濟醫社贊助人、現任新加坡總統哈莉瑪博士在2017年7月8日出席《善濟愛心之夜》致辭時讚揚,善濟醫社116年來為社區服務,不分階層、種族、宗教,一視同仁為社會大眾提供中醫理療服務。
在《放下》電視專訪節目中,哈莉瑪總統表揚卓順發是個「傑出優秀的人」:「他充滿熱枕和活力,具有過人的精力和惻隱之心。」
哈莉瑪總統說:「我們剛剛談到要在馬西嶺區設立一個分社,他就在一年內把馬西嶺的分社設立起來,他是一個很有熱情,非常投入和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具有這種素質的人了。」
她說:「我希望他能夠繼續為善濟做出貢獻,為這個社區做出最棒的工作。他不僅僅是籌募善款而已,他會親臨分社,確保裝修工程進行順利,卓順發絕對是一個盡職盡責,具有同情心和奉獻精神的領導者。」
2017年7月28日,《新加坡易緹秀愛心慈善晚宴》人力部長林瑞生先生致辭說:「對任何一個組織,如果在十年內,把這個受益的人數從每年幾千人,增加到每年幾十萬人,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正常人的意識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在新加坡有一個組織,它終於做到了,它就是善濟醫社。
為什麼別人做不到,而善濟就做得到呢?我相信,這是因為善濟的精神和理念:提倡健康生活,幸福生活的宗旨。提高與增進中醫藥的發展,參與新加坡慈善救濟工作的使命。寬容、大愛、慈悲、感恩、祝福的價值觀。善於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信念,以及推動慈善事業致力於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所以別人做不到的,善濟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2018年3月31日,王乙康部長特別郵寄一份感謝信予我,感謝我用心照顧社區居民以及為社會的付出。感恩王部長對我工作的認可和鼓勵。
展望未來
做慈善需要理論基礎,系統管理,發展方略等專業知識。它是一項長久堅持的社會事業。尤其是慈善領袖,需要高度的智慧和高瞻遠矚的洞見。
我希望未來能設立慈善交流中心,開設慈善公益事業課程,與大家分享慈善公益事業的心得與經驗。 設立專門從事公益慈善研究,人才培養,公益慈善的管理體制和法制建設等。同時舉辦分享會,結交不同層面的善心人士、大家有穩定的經濟基礎、慈善的心態,讓來自不同領域的朋友、善知識分享與交流慈善事業、服務社會的機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社會上的年長者也曾經為他們的家庭、為社會努力過,付出過。我們不應該因為他們年老了,放棄他們,我們應該負起責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尊重、關愛與認可。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通過慈善平台讓他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尊師重教、孝順、尊重、分享、承擔等,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這項偉大,光明的慈善事業中。
順慈悲願、發善濟心。希望讓更多眾生沐浴陽光般的溫暖,感受精神的滋養。
路,越走越好,「路的盡頭才是真正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