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大约六小时约4200公里的首次国际长途飞行,中国商飞制造的C919大型客机在当地时间2月17日凌晨1时49分成功降落在了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随着C919客机首次跨国飞行的成功,这款中国制造的飞机几乎成为了全球网络的热议焦点。
数不尽的新闻报道自东方至西方,从中国本土到新加坡当地的媒体都在尽力实时更新这一引人瞩目的航空事件。

不少报道强调了这是C919“首次飞出国门”的历史性一刻。
在社交媒体上,华东航空公司官方账号分享的C919起飞视频迅速传播,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图像记录这一刻。
许多旅客和航空爱好者都在抢先分享,如东航既骄傲又兴奋地宣布了C919首次国际航行的成功。

近期,樟宜机场成了独特景观的背景板,因为在此不仅可以见到C919的英姿,还有其他国产飞机如ARJ21——这些飞机都是中国航空技术发展的象征。

幸运的旅客和摄影迷们甚至在空中捕捉到了C919以及ARJ21的独家画面,分享在网络社交平台小红书上。

确实,这次C919不是孤身一人来到新加坡。中国另外还派出了一架印尼邻亚航空绘有的ARJ21客机和一架中原龙浩航空公司的ARJ21货运飞机,分别以其独特的涂装亮相,继续吸引著参展人群和网络观众的眼球。
而已在中国国内线路(如上海至成都、北京等航线)证明了其高效性能的C919,其佳绩赢得了众多关注。

在新加坡航展上,它的亮相并不只是作为展品,还包括参与了飞行表演,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民航工业的实力。
社交媒体用户们热切分享了C919和ARJ21的现场图像和视频,有些由内场工作人员近距离所拍,引来了网络上无数羡慕的目光。对于航空爱好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展览,更是一次见证中国商飞公司技术创新和造飞机能力的时刻。

一名新加坡网友对C919的期盼,在他预见未来新加坡航展的愿景中已经得到满足,他希望看到C919的参展,而现在这一愿望已成真实。
甚至有人借用Bob Dylan的歌曲《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来形容C919参展的深远意义。

在航空展上,中国C919和ARJ21的表现引人注目,它们的海外首秀并非偶然,新加坡以其在航空业界的重要位置,成为中国商飞公司向全球展示其航空制造实力的理想之地。
通过此地的亮相,C919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航空产业中的日益重要角色。
“
C919为什么首飞新加坡?
自去年首次升空至今,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客机已经携带着全国人民厚望的翅膀高飞。《新华社》将其誉为"国之重器",C919无疑有着不凡的意义。

这架飞机代表着中国在与波音和空客两家巨头长时间统治的全球商用飞机市场竞争中的冲刺。从20世纪70年代"运十"项目启动,再到2017年5月5日C919初次升空,历经47年沧桑巨变,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已显雄心壮志。
直到2023年5月8日,C919完成了自己的首个商业航班,这一里程碑正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迈进了新时代,挺进了以往只能憧憬的高度。

C919的研发创新着眼全球市场,且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设计团队独立设计了机身、翼吊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并且完全符合国际主流适航标准与商业运营标准。
到去年9月为止,东航已交付两架C919飞机,而订单更是攀升至1061架。
C919不仅象征中国逐步减少对国外航空技术的依赖,更是在全球航空制造竞赛中架设了桥梁。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航空市场,每一个进展都受到极大的关注。
然而,尽管C919已稳定飞行半年有余,它还未获得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适航认证。
没有适航认证,意味着C919暂时无法飞抵欧美国家,飞行范围遭遇限制。这对C919在全球市场的推广构成了挑战。

新加坡航展提供了展示机会,是中国面向全球潜在买家的卓越窗口。
可能也因此,中国决定派遣两架C919飞机参加本次航展。一架是原型机,另一架已经进入运营,使得买家们能够直观地了解飞机的客舱设计及其他优势。
目前C919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于是在国际航展中吸引跨国买家的注意显得格外关键。

作为亚洲甚至全球范围内最顶级的航空展之一,新加坡航展是业界一场不容错失的国际盛宴,也是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上届航展即使在疫情影响下观众人数减少,也有来自世界各地超过128,000人参与。
C919选择在新加坡首飞,可视为是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也利于捕获该地区买家的兴趣。
展望未来,更多型号的C919正在设计中,包括高容量的加长版和适应高原机场运营的短舱版本。

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搭乘C919从新加坡至中国的日子也许将不再遥远。
中新合作
在新加坡,可以找到的"中国制造"成就不仅限于飞机;连海军军舰都可一睹为快。

2019年,中国海军的湘潭舰曾参与新加坡樟宜港举办的舰艇开放活动,吸引了众多好奇的访客亲临甲板,近距离探索这艘中国海军骄傲。

湘潭舰的官兵们在舷梯口盛情接待游客,艇上还有专门的导览人员负责解说舰艇的各项设施。
不少家庭抓住机会,在湘潭舰上留下了欢乐的自拍照片。
也有游客抓紧这难得的机会与舰上的官兵合照,留作纪念。
新加坡和中国自建交超过30年以来,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尤其在近年更是密切频繁。

军事合作日趋深入
去年4月,新加坡国防部宣布与中国海军的又一次海上联合军演。这不仅是自2021年以来的首次联合军演,更标志着两国之间军事协作的加深。
军演分为港岸和海上两个阶段,新加坡出动了隐形护卫舰"刚毅号"和扫雷艇"榜鹅号"参与演习。
中国海军方面则派出了054A型导弹护卫舰"玉林号",以及082-II型(涡藏级)扫雷舰"赤壁号"加入行动,具体演习地点保持秘密。

与此同时,2019年7月,新中两国军队还举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城市反恐演习"合作-2019",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实际协作。
这次演习约有240人参加,涵盖了新加坡第一突击营、陆军第三师及中国陆军第74集团军的兵力,成为当年新中军事合作的里程碑。
新加坡陆军还详细介绍了其军备,包括M203榴弹发射器和自研的SAR21型突击步枪,引起中国部队的极大兴趣。

商贸合作不断扩大
去年6月,在"中国(广东)-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上,双方促成了3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高达206亿人民币。
到了12月,在天津举办的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会议上,进一步达成了24项历史性成果,并签署了中新自贸协定的升级版本。
目前,新加坡与中国共建立了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包括中新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此外,广州知识城也已升级成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众多中国企业设立在新加坡,将其视为国际扩张的跳板。反之,新加坡企业亦广泛"走出去",在中国扎根发展,为中国经济打开了新机遇。
高层往来频繁加深互信
过去一年中,新中两国高层互动异常频繁。新加坡候任总理黄循财两度访问中国,而总理李显龙也在被邀访华期间,得到了包括卫生部长王乙康、贸工部长颜金勇、外交部长维文等新加坡政府高官的伴随。

即便是疫情期间,两国高层的交流仍然维持紧密,前新加坡总统哈莉玛应邀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也反映了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交通互联互通更便捷
去年7月,新加坡公民被豁免签证进入中国,成为第一批享受该待遇的国家之一。本月初,双方正式签署了互免签证达30天的协议。农历新年期间,有数千中国游客利用新政策免签访新加坡,为两国人民的往来增添便捷。

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航线也日益密集,未来将有更多航班复航和增航,让新中跨国旅行变得更加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