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1914 Hotel de la Paix
1887 Raffles Hotel
1901-1951 Bellevue Hotel
1904-1910s Caledonian Hotel
1905-1931 Hotel van Wijk
1906-1964 Sea View Hotel
1929 Goodwood Park Hotel
· 第二幕 ·
1968-1996
乌节路、滨海湾、波特曼

下榻新加坡莱佛士的Ava Gardner。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仅凭殖民时期出品的莱佛士接待明星名流的新加坡决心新掀一轮筑店潮。最先响应此轮号召的是1968年揭幕的马来西亚饭店(后改名马可波罗饭店)和1970年登场的希尔顿。


两间酒店无不以高大挺拔的楼身和干脆摩登的线条,完成了对狮城的现代化启蒙、和莱佛士展开了对金字塔尖客群的争夺、也激发了新酒店对乌节路(Orchard Road,本如其名,曾密布茂盛的种植园)的偏爱。

就在乌节路沿线的马来西亚饭店和希尔顿成为明星名流的新加坡新晋行宫的同时,一位土地经纪人询问亚洲糖王郭鹤年,是否对乌节路支路——柑林路一代的6公顷土地感兴趣。这一问让对住好酒店颇有心得的郭鹤年颇为心动,在他的指挥下,一座俊秀的25层塔楼加入了“乌节路酒店俱乐部”,香格里拉酒店的历史就此开始书写。

新加坡香格里拉的很多营造理念,由每年平均有100晚待在欧洲顶级酒店、深谙好酒店运作美学的郭鹤年自己提出。
不过,香格里拉最初的篇章是由Western International Hotels(威斯汀前身)代为书写的。

酒店高区的客房视野绝佳,底部大堂布满了挺拔的金色立柱、绵延的落地窗把户外浓密的绿意揽入室内,让宾客恍若置身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仙境之中。香格里拉项目报批时,审核的官员还规劝郭鹤年——“新加坡年入境人数才40万,哪有必要建这么高级的酒店,还是降级成中档酒店得了。“

上 | 塔楼翼和花园翼;下左 | 花园翼设计图稿;下右 | 1978年8月19日花园翼落成典礼。
不过,开业后的盛况立马证明了郭先生的远见卓识和造店才情。最终,香格里拉分别于1978年和1984年,新添了更似都市度假村风格的花园翼、以及更注重住客隐私和尊崇感的峡谷翼。


和19世纪末诞生的新加坡莱佛士一样,新加坡香格里拉二期的花园翼也有着充当花园和客房分界线的门廊,但香格里拉显然采用了更摩登的手法,每一道门廊边缘都满栽植物,仿佛垂直花园,这一手法在80年代新加坡被屡试不爽。


WATG为香格里拉花园翼打造了161间更宽敞也更具避世感的客房,每间客房都有半月形漂浮式露台守护,加上户外的热带园林和不规则泳池的掩映,令其更似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作为酒店三期工程的峡谷翼落成之时,酒店也就此告别了Western酒店集团的统治,自立“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一个让西方世界刮目相待的亚洲豪华酒店帝国就此崛起。


和香格里拉同期登陆的还有凯悦(现君悦)和文华大酒店(君华酒店集团出品,与MO无关,但和上海昔日的锦沧文华系出同门)。他们的登场无不提升了乌节路一代的豪华酒店密度,为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乌节路高级酒店兴建潮新添了亮色。

就在香格里拉结束与威斯汀(Western于1981年1月5日起正式更名为Westin)的合作自立门户后不久,一组由贝聿铭操刀的摩天楼群在莱佛士酒店隔壁矗立,栖身其中的两间酒店(The Westin Stanford和The Westin Plaza Hotel)不约而同地挂上了威斯汀的招牌,延续了威斯汀品牌与狮城的友谊。


电子屏上的威斯汀的Logo与贝聿铭操刀的玻璃天桥相映成趣。
这两间威斯汀的联袂出场,不仅为新加坡启蒙了综合体酒店概念、也摘得了当时全球最高酒店的桂冠(高72层的The Westin Stanford)、更以其强劲的攻势促使隔壁倚老卖老惯了的莱佛士酒店,展开了耗时2年、耗资百万的闭门翻修与扩建。


待莱佛士于1991年9月16日重新启幕时,其对19世纪末风华的演绎更具风采、对新一代旅行者更具吸引力,更妙的是,其延展的新翼不仅与老楼无缝贴合,还植入了时兴的综合体概念。


1989-1991那场翻修后亮相的Sarkies套房,也就是《摘金奇缘》中,Nick Young携Rachel Chu下榻的套间。
就在莱佛士用一场空前翻修应对新威斯汀的强势登场的同时,一波来势更为猛烈的酒店族群在不远处的滨海湾一带崛起。

为滨海湾风潮打头阵的是雄心勃勃的滨海湾广场综合体,栖身其中的泛太平洋(Pan Pacific)、滨华(Marina Mandarin)、东方(后更名文华东方)3间高水准酒店,无不坐拥无敌海景,还一律有着简洁别致的外形、贯穿数十层的中庭、在巨型温室中悠然升降的观光电梯。

滨华(Marina Mandarin)的中庭。

东方饭店(2004年更名文华东方)的扇形中庭。

架在泛太平洋酒店中庭上空的天桥。
这三位由波特曼创作的仙女现身滨海湾的同时,乌节路延伸段出现了又一座带有动人温室中庭的酒店——The Pavilion InterContinental(后换牌丽晶,如今兜兜转转还是回归了IHG的怀抱),从天而降的自然光和就著楼层栏杆生长的绿植,将中庭装点得恍若峡谷,搭观光电梯穿梭其间仿佛一场丛林冒险,而满铺地面的上等大理石和高级地毯又让奢华与野性交织得天衣无缝。

1994后,新加坡富豪王明星(COMO酒店掌门人Christina Ong的老公,他还拥有马尔代夫、毛里求斯、越南和巴厘岛的全数四季)在距离丽晶仅几步之遥处,打造了一座格调更私密内敛的四季酒店,并用一条空调连廊与自家的希尔顿酒店(乌节路上高级酒店鼻祖)衔接,以此为乌节路的首轮酒店潮画上了休止符,颇有“善始善终”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