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瑞奇的角色运用高科技虚拟技术,创建出全息版的故人。(新传媒提供)

黄思恬(左)和许瑞奇饰演母子,在戏里靠着虚拟技术“见面”。(龙国雄摄)

许瑞奇饰演数据科学专才,暗地里为公司的全息人文实验做开发和研究。(新传媒提供)
周杰伦演唱会、邓丽君、冯伟衷、韩国“世越号”船难事件跟本地新剧《爱不虚拟》有什么关系?
本地制作公司堂堂映画的新剧《爱不虚拟》星期三(10月9日)在新传媒举行首集放映会。该剧刻画人如何面对离别、失去和放手的故事,许瑞奇的角色“晓明”运用高科技虚拟技术,创建出全息版的故人,当中包括他的母亲。
记者在放映会上观看第一集《后会无期》。该集讲述12名师生在巴士坠山沟意外中过世,幸存下来的学生透过虚拟技术,履行“毕业典礼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故事不过于煽情但动人,现场可见一些记者拭泪。科幻剧少不了视觉特效,相比其他本地剧,这部的特效做得更精细和逼真。

《爱不虚拟》首集故事刻画一场感人的毕业典礼。(新传媒提供)
堂堂映画的掌舵人周伟堂受访时说,首集故事的灵感来自2014年的韩国“世越号”轮船沉没事件,当时船上载有476人,304人遇难死亡,大部分是安山市檀园高等学校的高中学生。校方2019年为罹难学生举行荣誉毕业典礼。
此外,剧集概念也来自韩国MBC电视台的《与你相见》纪录片,该片记录一个母亲借用虚拟实境(VR)面对幼女离世后的痛苦。另一灵感来源是周杰伦2013年的台北小巨蛋“魔天伦”台北小巨蛋演唱会,演出团队当年用虚拟技术打造出栩栩如生的“虚拟邓丽君”,促成了周董和一代歌后对唱的画面。
《爱》监制兼故事人胡凉财在首映会上分享故事构思时,一度有感而发哽咽,记者也见到导演黄晓忆拭泪。《爱》在冠病疫情爆发前开始创作,那一年,胡凉财痛失一名亲人和朋友冯伟衷,离别之感引发了剧本故事。胡凉财与冯伟衷是好友,而黄晓忆是冯遗作《北京到莫斯科》的第一副导。
演员最想用科技再见谁一面?
假如戏里的虚拟技术成真,四位演员想再见谁一面?三人答案一致,选择过世的外婆,一人坚持不使用这项技术。
黄思恬说,住马来西亚的外婆在冠病疫情期间过世,新加坡的家人只能透过视讯见对方最后一面,“我觉得这件事是我妈妈最大的遗憾,因为她没有办法跟自己的妈妈好好道别。”如果能用虚拟技术再见到外婆,她想回到除夕夜,看外婆煮汤圆和饺子,跟她一起打麻将和吃火锅,很乐意再听外婆唠叨“什么时候要结婚”。

若虚拟技术成真,黄思恬想再见外婆一面。(龙国雄摄)
徐鸣杰也想再见外婆一面。外婆生前很疼他,过世时徐鸣杰18岁,坦言自己还很不懂事,“所以想跟外婆说我已经长大了,有工作,在外公的家乡新加坡生活,有一个新加坡太太,告诉她我很好,问她会不会为我感到骄傲?”

徐鸣杰自言外婆在世时,他还不懂事。(龙国雄摄)
马来西亚演员苏凯璇很想念在她20岁时离世的外婆,“外婆只会讲广东话,我不会,我们因为语言障碍很少聊天,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会学好广东话跟她对话。”
许瑞奇不想用虚拟技术。他认为人要学会放下,葬礼的意义便是让活着的人,开始适应没有至亲在的日子,“想他们的时候,放在心里就好了,不用刻意把他们创造出来,感觉这么做是在骗自己。”

许瑞奇觉得人要学会放下。(龙国雄摄)
黄思恬叫许瑞奇“宝贝”
黄思恬饰演许瑞奇的母亲,她以“虚拟母亲”角色出场,昵称儿子为“宝贝”。许瑞奇说:“我们一直在找感觉对的称呼,‘宝贝’是最有feel的。”他的亲妈平时怎么称呼他?“我妈叫我阿Chie!”

剧中有不少戏用绿色布景拍摄,黄思恬得靠想象力演出。(新传媒提供)
演一部科幻剧集,演员在“绿布景”前须要想象力。黄思恬举例一场车祸的戏,“我得对着空气演出,要想象自己看着亲人受伤。我过去表演时须要感受现场氛围,看着眼前的情景,就会有感觉了。但这一次的挑战是得自己想象。”许瑞奇认为,更难的是揣摩角色“晓明”的空白记忆和孤单的心境。
徐鸣杰被绑、被泼、被蒙眼
徐鸣杰饰演“晓明”潦倒的父亲。剧组在开拍前为演员办工作坊,徐鸣杰期间体验了特别的“入戏”过程——被泼水,双手被绑住,双眼被蒙着,跪着听角色的人生故事。他说:“这个方法很好,让我的身体和感官都感受到角色,跟角色更近了。”

徐鸣杰的父亲角色非常潦倒。(新传媒提供)
苏凯璇在马国当了七年演员。她因《爱》圆了两个梦:一、从小看新加坡剧的她,终于能拍新加坡的戏;二、可剪短发演男人婆角色。她饰演“出租自己陪伴他人”的角色,跟许瑞奇有CP戏。苏凯璇认为演员也是“陪伴”行业,以不同的角色陪伴观众。

马来西亚艺人苏凯璇首次演出新加坡剧。(龙国雄摄)
共13集的《爱不虚拟》10月18日起,每逢星期一至五,晚上9时在8频道播出。剧集10月14日起在mewatch播放。
图/文:取自《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