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O-Level的成绩不仅仅会决定你进入哪所学校学习,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今后的就业情况。如果学生想要申请出国留学的话,那么O-Level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剑桥O-Level一年举办一次,考试成绩为英联邦各个国家所承认和接受。考生可以用获得的成绩为标准申请进入新加坡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或者是海外英联邦国家的初级学院或是大学预备班。
新加坡2024 年联合招生活动 (JAE) 的结果将于 2024 年 2 月 1 日上午 9 点公布,申请人可以通过简讯或联航互联网系统获取结果。
1. 新加坡教育局宣布报道安排和转学程序

来源:The immigration People
分配到专科学院 (JC) 或 Millennia Institute (MI) 的学生将于 2 月 2 日上午到其分配的院校报到。
教育部 (MOE) 周四(1 月 25 日)表示,那些因正当原因无法在开学第一天向其所发布的 JC 或 MI 报到的学生应联系其所在院校以确认并保留其安置。被派往理工学院或技术教育学院 (ITE) 的申请者将在 2 月底之前通过电子邮件或邮件收到其入学详细信息。
希望转学到 JC/MI 课程的申请人应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直接联系其所选的 JC/MI。
教育部在其新闻稿中表示:“如果该机构有空缺职位,并且申请人是否达到了今年演习的课程截止点,该机构将对此类上诉做出决定。”
申请人可以在教育部的学校搜索器上找到 JC/MI 的联系电话和电子邮件地址。
希望转学到理工学院或 ITE 2 年制高等 Nitec 课程的申请人可以通过JAE 在线申诉门户提出申请。
教育部补充说,还鼓励在联合入学考试期间未参加任何课程的申请人通过同一门户网站提交上诉。申诉可以在2月1日上午9点至2月6日下午4点在门户网站上提交,结果将于 2 月 21 日上午 9 点在同一门户网站上发布。
2. 新加坡O-Level 成绩:86.8% 至少通过 5 次,高于去年
约 86.8% 的学生在 2023 年 GCE O-Level中获得至少 5 分通过,略高于去年的86.2%。
根据教育部 (MOE) 和新加坡考试与评估委员会 (SEAB) 周四(1 月 11 日)公布的结果,去年参加考试的 23,503 名考生中,有 20,389 人通过了 5 门或以上 O -Level。
周四,学生们从中学领取了成绩。
通过至少三门科目的学生比例从 2022 年的 96.6% 略有上升至 96.7%,而通过至少一门科目的学生比例则保持在 99.8%。
3. 新加坡教育体系

来源:SEDA
新加坡政府小学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是六年制,半天制教学。六年级毕业生需要参加离校考试(PSLE),考试科目为英文、母语、数学和科学。
新加坡政府中学
● 根据小六毕业时参加的PSLE考试分流
● 前5% 学生参加直通车计划(4年初中+2年初级学院),中六毕业参加A水准考
● 50%的学生升入4年制中学快捷班,中四结束参加O-Level。
● 20%-25%的学生进入5年制中学学术班,中四结束参加N水准考试,通过后升入中五参加O-Level。
● 15%-20%的学生进入5年制中学技术班,中四结束后参加N水准考试。通过N水准考试后再修读一年,参加O-Level。大多数学生在N水准考试后不再修读第五年课程,而是直接进入技术学院。
● 国际生想入读新加坡的政府中小学,需要参加政府组织的AEIS或者S-AEIS考试。AEIS的报考年级是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中学一年级至三年级。
新加坡高等教育
● 5所理工学院:学制为3年,毕业获得Diploma文凭,理工学院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注重技术,毕业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当然也可以选择升读大学继续深造。
● 6所公立大学:公立大学提供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受国际认可。而且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顶尖大学,实力相当雄厚。
新加坡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一般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的一站式学业课程,如果家长不是很想孩子经历升学考试,这就是更好的选择。
国际学校有自主招生权,招生名额会更加充裕。不过想要就读更好的国际学校,学生的英语要求就会越高。国际学校大多数都是采用国际文凭课程IB,目前IB课程成绩是很多世界知名大学的敲门砖,IB文凭被全球近1000所大学承认,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近年来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对于想要转去欧美国家上学的学生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参考资料:
1.O-levle results:86.8% score at least 5 passes,higher than previous year,CNA.
2. 2024 joint admissions exercise posting results to be released on Feb 1,CNA.
3.新加坡教育体系,SE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