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ing Up, 1950s and 1960s

Voices of Singapore, 1970s and 1980s

展厅里的灯光设计
最后,我花了很多时间仔细看了这个PSM50的小展览,这个展览是新加坡国家文物局为了庆祝保护历史古迹五十周年办的。

1971年,新加坡第一次发行五枚历史建筑的纪念银币,这五处历史建筑分别是:
亚米尼亚教堂,建于1835年
圣安德烈座堂,建于1837年
马里安曼庙(印度教),建于1827年
哈贾·法蒂玛回教堂,建于1846年
天福宫(即妈祖庙),建于1842年
这五个建筑也充分体现了新加坡长久以来各种信仰、各种民族融合的特色。1971年铸造的五枚精致的银币:

到今天,新加坡被授予“国家古迹”的历史建筑一共有73处,我把它们在谷歌地图上全部标了出来,坡县小就是这点好,国家文保单位都挤一块——95%都在市中心,也就是前面看到的1828年的规划区域里。

就像我国几个批次的“国家文保单位”一样,这73个国家古迹也是分了好几批认定的。展览并没有按照建造时间或者认定时间列举73个古迹,而是按照National Heritage Board在保护古迹所做的贡献的时间顺序来呈现。

排在五枚银币之后,从上图最左边开始,展示了当时发行的古迹邮票,接着是拍摄照片、拍摄电视纪录片、保存老照片、拍摄3D照片、360度实景电子化归档,接着是走廊尽头的VR观看,接着是剪纸作品,接着是开放部分老建筑供婚礼场所、和乐高合作制作模型、3D打印、纸雕作品,寓意老建筑年代久远就像薄纸一样脆弱,最后是开发文创产品。
73个国家古迹在不同的主题下择取呈现完毕。
这种循环套循环、逻辑清晰的枚举法,让曾在谷歌地图上乱序插了73个绿旗子的我顿时身心极度愉悦,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贴切地完成展览的主题:"celebrating the golden jubilee of Singapore's preservation journey",又不至于让人觉得枯燥。

7点钟关门的博物馆

对面是SMU
博物馆的外部园林可以自由进入,入馆的话,如果是新加坡人或者学生可以免费,游客收费15新币,内容仔细看的话需要一天,走马观花半天足矣。
73个绿旗子拔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