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和信用卡信息盗用
网络上有很多网络钓鱼手段,不法分子通过伪造银行的官方网站或发送伪装成银行的短信、邮件,诱使你输入银行卡和信用卡信息。这种盗用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2022年,一名新加坡人接到一通自称银行的电话,电话中的“银行职员”要求他确认账户信息。由于电话的语气非常官方,他没有多想便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几天后,他的账户上突然出现了一笔笔不明的消费,金额累计超过3000新币。经过调查,银行确认该电话是网络钓鱼的骗局。

尽管他及时冻结了账户,但由于资金已经被盗刷,他依然面临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此外,银行也表示,由于受害人没有通过官方渠道确认身份,他无法追回全部资金。 还有的时候,罪犯会利用受害人“贪便宜”的心理,从而浑水摸鱼谋取利益。
去年,新加坡媒体报道,一位安哥在Facebook上看到一个卖海鲜的广告,他心想网购海鲜会比上巴刹买更方便更便宜,于是点击进去找到卖家,又在“卖家”的指示下点击了一个“订购表格”的链接,手机就自动下载了一款应用程序。

结果,骗子已经通过这个APP获取了安哥的银行卡和公积金户头信息,趁着半夜分了几次将安哥在公积金的存款转到银行户头里,最后再转账给自己!
安哥普通户头和特别户头里的超过4万元养老本,就这么在一夜之间被一扫而空!


网络账户和密码盗用
很多人使用简单密码或重复密码,使得网络账户容易受到黑客攻击。一旦账户被盗用,黑客就可以利用其进行不法行为。
2023年,新加坡一名网友的社交媒体账户被盗,黑客利用其账户向朋友发出紧急求助信息,声称自己遇到了紧急财务困难。
结果,几位朋友相信了这些信息,向骗子汇款。受害人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还面临着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危机。尽管账户已经恢复,但他的朋友们依然感到被骗和不安。


知识产权和专利盗用
最后一种常见的盗窃行为影响并不在个人。不法分子会窃取一些公司的研发成果,损害了创新者的利益。
2022年,一家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在研发一款新型智能手表时,发现其设计方案被一名员工盗走,并非法出售给竞争对手。竞争对手迅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导致原公司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这家公司不仅遭遇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面临着来自法律的诉讼和企业形象的严重打击。

如何预防账户个人信息被盗?
很多人会觉得这种事情离自己很遥远,但殊不知,可能自己的个人信息早就泄漏,并且被用来牟利了!
去年7月,美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报道,有人在暗网上惊讶地发现,出现了很多笔兜售新加坡人身份证件的贴文。卖家通常每份资料只收取8美元(约10新币)。
这些人手持自己的新加坡身份证的自拍照。他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个人身份证号码等等,全部都被泄露了!

图源:Resecurity
为了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做好,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1)加强密码安全与启用双重认证
为了防止账户被盗,我们在使用各种软件或网站时,最基本的就是设置一个强密码,并定期更换。更重要的是,启用双重认证(2FA)来为账户增加一层安全保障。

2)定期检查账户活动和交易记录
建议大家定期查看Singpass和其他重要账户的活动记录,特别是关注账户的登录时间和登录设备。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报告。
3)警惕网络钓鱼与社交媒体攻击
大家要对来自未知来源的链接、邮件和短信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提供敏感信息。如果是在公共网络或不安全的网络上,尽量不要登录。

4)让警方和政府机构帮助你识破诈骗伎俩
平时上网恶意链接让人防不胜防,这时候你需要一个新加坡官方APP,名叫ScamShield。它能帮助你防范恶意软件和恶意钓鱼链接的入侵。

认准这个图标
此外,我们也要知道,正规的银行和技术支援人员不会在通话过程中直接将电话转接给警方。平时我们也需时刻警惕不请自来的可疑来电,不要按照电话中的指示安装应用、在电脑中输入指令、登录网上银行账户或泄露机密的个人信息。
如果不确定所面对的情况是不是骗局,可致电新加坡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反诈骗热线1800-722-6688,或浏览scamalert.sg。

新加坡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透露,在过去五年中,诈骗和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增加超过4.5倍,平均下来每天有超过140名诈骗受害者,每起案件的损失约为1万4500新币......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诈骗以及个人信息被盗用的受害者,只依靠地政府解决不太现实,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警觉,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免成为不法分子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