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和信用卡信息盜用
網絡上有很多網絡釣魚手段,不法分子通過偽造銀行的官方網站或發送偽裝成銀行的簡訊、郵件,誘使你輸入銀行卡和信用卡信息。這種盜用方式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
2022年,一名新加坡人接到一通自稱銀行的電話,電話中的「銀行職員」要求他確認帳戶信息。由於電話的語氣非常官方,他沒有多想便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號和密碼。幾天後,他的帳戶上突然出現了一筆筆不明的消費,金額累計超過3000新幣。經過調查,銀行確認該電話是網絡釣魚的騙局。

儘管他及時凍結了帳戶,但由於資金已經被盜刷,他依然面臨了大量的經濟損失。此外,銀行也表示,由於受害人沒有通過官方渠道確認身份,他無法追回全部資金。 還有的時候,罪犯會利用受害人「貪便宜」的心理,從而渾水摸魚謀取利益。
去年,新加坡媒體報道,一位安哥在Facebook上看到一個賣海鮮的廣告,他心想網購海鮮會比上巴剎買更方便更便宜,於是點擊進去找到賣家,又在「賣家」的指示下點擊了一個「訂購表格」的連結,手機就自動下載了一款應用程式。

結果,騙子已經通過這個APP獲取了安哥的銀行卡和公積金戶頭信息,趁著半夜分了幾次將安哥在公積金的存款轉到銀行戶頭裡,最後再轉帳給自己!
安哥普通戶頭和特別戶頭裡的超過4萬元養老本,就這麼在一夜之間被一掃而空!


網絡帳戶和密碼盜用
很多人使用簡單密碼或重複密碼,使得網絡帳戶容易受到黑客攻擊。一旦帳戶被盜用,黑客就可以利用其進行不法行為。
2023年,新加坡一名網友的社交媒體帳戶被盜,黑客利用其帳戶向朋友發出緊急求助信息,聲稱自己遇到了緊急財務困難。
結果,幾位朋友相信了這些信息,向騙子匯款。受害人不僅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帳戶,還面臨著與朋友之間的信任危機。儘管帳戶已經恢復,但他的朋友們依然感到被騙和不安。


智慧財產權和專利盜用
最後一種常見的盜竊行為影響並不在個人。不法分子會竊取一些公司的研發成果,損害了創新者的利益。
2022年,一家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在研發一款新型智能手錶時,發現其設計方案被一名員工盜走,並非法出售給競爭對手。競爭對手迅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導致原公司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
這家公司不僅遭遇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面臨著來自法律的訴訟和企業形象的嚴重打擊。

如何預防帳戶個人信息被盜?
很多人會覺得這種事情離自己很遙遠,但殊不知,可能自己的個人信息早就泄漏,並且被用來牟利了!
去年7月,美國一家網絡安全公司報道,有人在暗網上驚訝地發現,出現了很多筆兜售新加坡人身份證件的貼文。賣家通常每份資料只收取8美元(約10新幣)。
這些人手持自己的新加坡身份證的自拍照。他們的個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個人身份證號碼等等,全部都被泄露了!

圖源:Resecurity
為了防止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我們可以從自己身上做好,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1)加強密碼安全與啟用雙重認證
為了防止帳戶被盜,我們在使用各種軟體或網站時,最基本的就是設置一個強密碼,並定期更換。更重要的是,啟用雙重認證(2FA)來為帳戶增加一層安全保障。

2)定期檢查帳戶活動和交易記錄
建議大家定期查看Singpass和其他重要帳戶的活動記錄,特別是關注帳戶的登錄時間和登錄設備。一旦發現異常,立刻報告。
3)警惕網絡釣魚與社交媒體攻擊
大家要對來自未知來源的連結、郵件和簡訊保持警惕,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連結或提供敏感信息。如果是在公共網絡或不安全的網絡上,儘量不要登錄。

4)讓警方和政府機構幫助你識破詐騙伎倆
平時上網惡意連結讓人防不勝防,這時候你需要一個新加坡官方APP,名叫ScamShield。它能幫助你防範惡意軟體和惡意釣魚連結的入侵。

認準這個圖標
此外,我們也要知道,正規的銀行和技術支援人員不會在通話過程中直接將電話轉接給警方。平時我們也需時刻警惕不請自來的可疑來電,不要按照電話中的指示安裝應用、在電腦中輸入指令、登錄網上銀行帳戶或泄露機密的個人信息。
如果不確定所面對的情況是不是騙局,可致電新加坡全國罪案防範理事會反詐騙熱線1800-722-6688,或瀏覽scamalert.sg。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透露,在過去五年中,詐騙和網絡犯罪案件數量增加超過4.5倍,平均下來每天有超過140名詐騙受害者,每起案件的損失約為1萬4500新幣......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詐騙以及個人信息被盜用的受害者,只依靠地政府解決不太現實,每個人都需要保持警覺,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以免成為不法分子的下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