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滴油都不产,却成了第三大炼油国!
这裕廊岛都是填海造出来的,连建厂房的土地都没有,制造业是怎么起飞的?
还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化学和生物医学科学领域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走的是技术流,靠的是——全球领先的加工技术!

新加坡加工能力和复杂程度在全球居领先地位,1966年预算中发展的电子制造业现在成绩斐然:
世界上百分之十的集成电路芯片,是在新加坡组装或测试的!
19世纪70年代
财政预算案

依靠出口逐渐有了本钱的新加坡,把钱都花在了城市以及基础建设。
盖组屋,填海造田,开路修桥,修建排水系统等,兴建国家体育场和当时还是一片废墟的“死亡之岛”——圣淘沙。
刚吃上饭就开始修排水系统,建体育场?70年代的民众听起来,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2019年
然而,这样大胆地决策让新加坡,没有成为“金玉其外”的城市,花园城市是新加坡的面子。
排水系统和基础设施,就是新加坡的里子!






常年盛夏暴雨的新加坡却不淹水,靠的就是完善的排水系统,大排水系统是由32个主要河道,超过8000公里长的渠道,和17个水库组成。
排水系统





小排水系统遍布全岛,大坝调节小碗不涝!
这,就是新加坡1971年的决心和目标。
19世纪80年代
财政预算案

1980年,预算又来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在经济刚刚起步时就减税!并推出五项针对企业的税务优待,就是为了吸引人才!吸引外企!
这一年,新加坡也开始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当时的十年目标是,成为现代工业经济体。
2019年
现在,新加坡仍然延用长期发展计划,5-10年一展望,5年一修订,50年一规划的体系。
跟短期规划不同,新加坡政府做的是宏观规划,也就是策划未来的新加坡什么样?

目标有了,接下来就是去实现。
19世纪90年代 财政预算案

在经济发展饶有成效的1990s,没人敢停下脚步,发展金融成了当年的重中之重。
新加坡打破原有格局,重新定义新阶段目标——走向国际,目标成为有人才、有设施、有完善系统的,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90年代中期,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涌现,如何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了重要目标。
那年的财算案中,政府将2/5的钱都用来发展社会和社区,建立更好生态环境,社区基础设施和亲家庭的生活环境,给孩童一个安全的家!
2019年
金融业,是新加坡当年布的一个很大的局,双语教育、个人企业低税、吸引外企等一系列政策,都是在促成这个局。
现在,新加坡是亚洲排名第一企业区域总部所在地,拥有4200家企业的区域总部,三分之一的财富500强公司,都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总部。

1990s,亚洲经历了巨大的金融风暴,新加坡却持续成长突出重围,实现了从“转口贸易”到“转口金融”的转型。
从“东方直布罗陀”成长为“东方瑞士”!实现了,1991年预算案时立下的目标。

抛开物价不说,在环境和设施方面,新加坡成为了实打实的“养娃天堂”。《儿童终结报告》中新加坡获得最适合孩子成长第一名。
20世纪00年代
财政预算案

2000年推出“婴儿花红”和产假,增加教育拨款,拯救日益高走的经济趋势下,低开的生育率。

后五年,关注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在2006年的预算案上推出26亿元“增长配套”,和全岛岛民共享盈余。
但是,单单的津贴只能救一时之急,那一年推出就业支持计划,给低收入家庭更多津贴、就业机会,连孩子都有更多托管补助,为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2019年
那个年代新加坡政府目标很明确,幼有所教老有所养。
可以看到,在那10年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是增长迅猛的,从40%到了65%以上。

去年,新加坡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0.458,也是十年来最低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一般用来衡量,收入不均的情况。
2000年帮助低收入家庭的政策成效可见一斑,新加坡仍然致力于打造一个收入分配平均的公平社会。

2019年,养老和育儿仍是重点,扶老携幼的新加坡,任重而道远。
20世纪10年代
财政预算案

新加坡已经开始布另一个局,名为“智慧国”。
为了促局,员工和企业都有所拔高,一系列的新政和鼓励措施,做出了适应高科技和自动化的准备。

这一年预算案推出技能创前程计划,方式简单粗暴,发放花红让大家报班学习,课程涵盖了57个领域。
全岛听令,共赴未来。 不分年龄,都要提升技能,做好迎接将来的准备。
2019年
新加坡在2014年就提出了《智慧国计划》,成为全球首个有关于智慧国的发展蓝图。

现在,新加坡在各个领域运行“黑科技”,无人机场、无人驾驶,高科技港口,远程医疗等,都有了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