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滴油都不產,卻成了第三大煉油國!
這裕廊島都是填海造出來的,連建廠房的土地都沒有,製造業是怎麼起飛的?
還在航空航天,半導體,化學和生物醫學科學領域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走的是技術流,靠的是——全球領先的加工技術!

新加坡加工能力和複雜程度在全球居領先地位,1966年預算中發展的電子製造業現在成績斐然:
世界上百分之十的集成電路晶片,是在新加坡組裝或測試的!
19世紀70年代
財政預算案

依靠出口逐漸有了本錢的新加坡,把錢都花在了城市以及基礎建設。
蓋組屋,填海造田,開路修橋,修建排水系統等,興建國家體育場和當時還是一片廢墟的「死亡之島」——聖淘沙。
剛吃上飯就開始修排水系統,建體育場?70年代的民眾聽起來,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2019年
然而,這樣大膽地決策讓新加坡,沒有成為「金玉其外」的城市,花園城市是新加坡的面子。
排水系統和基礎設施,就是新加坡的里子!






常年盛夏暴雨的新加坡卻不淹水,靠的就是完善的排水系統,大排水系統是由32個主要河道,超過8000公里長的渠道,和17個水庫組成。
排水系統





小排水系統遍布全島,大壩調節小碗不澇!
這,就是新加坡1971年的決心和目標。
19世紀80年代
財政預算案

1980年,預算又來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在經濟剛剛起步時就減稅!並推出五項針對企業的稅務優待,就是為了吸引人才!吸引外企!
這一年,新加坡也開始制定長期發展計劃,當時的十年目標是,成為現代工業經濟體。
2019年
現在,新加坡仍然延用長期發展計劃,5-10年一展望,5年一修訂,50年一規劃的體系。
跟短期規劃不同,新加坡政府做的是宏觀規劃,也就是策劃未來的新加坡什麼樣?

目標有了,接下來就是去實現。
19世紀90年代 財政預算案

在經濟發展饒有成效的1990s,沒人敢停下腳步,發展金融成了當年的重中之重。
新加坡打破原有格局,重新定義新階段目標——走向國際,目標成為有人才、有設施、有完善系統的,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90年代中期,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湧現,如何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成了重要目標。
那年的財算案中,政府將2/5的錢都用來發展社會和社區,建立更好生態環境,社區基礎設施和親家庭的生活環境,給孩童一個安全的家!
2019年
金融業,是新加坡當年布的一個很大的局,雙語教育、個人企業低稅、吸引外企等一系列政策,都是在促成這個局。
現在,新加坡是亞洲排名第一企業區域總部所在地,擁有4200家企業的區域總部,三分之一的財富500強公司,都選擇在新加坡設立亞洲總部。

1990s,亞洲經歷了巨大的金融風暴,新加坡卻持續成長突出重圍,實現了從「轉口貿易」到「轉口金融」的轉型。
從「東方直布羅陀」成長為「東方瑞士」!實現了,1991年預算案時立下的目標。

拋開物價不說,在環境和設施方面,新加坡成為了實打實的「養娃天堂」。《兒童終結報告》中新加坡獲得最適合孩子成長第一名。
20世紀00年代
財政預算案

2000年推出「嬰兒花紅」和產假,增加教育撥款,拯救日益高走的經濟趨勢下,低開的生育率。

後五年,關注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在2006年的預算案上推出26億元「增長配套」,和全島島民共享盈餘。
但是,單單的津貼只能救一時之急,那一年推出就業支持計劃,給低收入家庭更多津貼、就業機會,連孩子都有更多託管補助,為的就是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
2019年
那個年代新加坡政府目標很明確,幼有所教老有所養。
可以看到,在那10年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是增長迅猛的,從40%到了65%以上。

去年,新加坡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為0.458,也是十年來最低的基尼係數。基尼係數一般用來衡量,收入不均的情況。
2000年幫助低收入家庭的政策成效可見一斑,新加坡仍然致力於打造一個收入分配平均的公平社會。

2019年,養老和育兒仍是重點,扶老攜幼的新加坡,任重而道遠。
20世紀10年代
財政預算案

新加坡已經開始布另一個局,名為「智慧國」。
為了促局,員工和企業都有所拔高,一系列的新政和鼓勵措施,做出了適應高科技和自動化的準備。

這一年預算案推出技能創前程計劃,方式簡單粗暴,發放花紅讓大家報班學習,課程涵蓋了57個領域。
全島聽令,共赴未來。 不分年齡,都要提升技能,做好迎接將來的準備。
2019年
新加坡在2014年就提出了《智慧國計劃》,成為全球首個有關於智慧國的發展藍圖。

現在,新加坡在各個領域運行「黑科技」,無人機場、無人駕駛,高科技港口,遠程醫療等,都有了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