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牛车水是著名的唐人街,川菜早已占据它半壁江山。这几年,川菜馆竞争激烈,最近还出现了两家同名店。
老牌店思味冒菜,吃货们都不会陌生。在火锅还没这么盛行的2011年,这家店早已将具有火锅属性的冒菜引入新加坡,而且收获大票忠实粉丝。

同一条街上,又冒出了一家新店——思味小串串。他们是什么关系?难道被人家蹭热度了?

了解过后才知道 ,原来这两家是姐妹花。思味的冒菜与小串串,可以用今年最火的两部剧《如懿传》和《延禧攻略》来形容。

思味冒菜肯定是如懿。一是因为资历老,见证过牛车水各种店的起起落落;二,思味起家是靠的她;三,地位更高,毕竟是先当皇后的人。
思味小串串可能是魏璎珞,年轻,热门,有话题……

今天,我们就先深入了解一下“魏璎珞”。首先,这家店从头到尾,都是四川味,很是地道~(文末有福利哦)

老板是四川的,厨师是四川的,小二也大多是四川的……平时店里就充斥着四川话,让你仿佛到了春熙路。

把四川街头小吃做成新加坡精致餐饮店,思味是有点自己的风格和灵魂的。
卖的就是一个“鲜”字。鲜,是鲜美的鲜,新鲜的鲜。

菜品,鲜
此时你的内心os是不是这样的“人人都说自己的鲜,你有什么特别的”。老板面对质疑,说了一句话,“我的鲜,是看得见的”。
确实,这家小店配备了全透明的厨房,可以让顾客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食物怎么来的。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菜品的新鲜度,这家店与其他串串店不同,他们采用的是点单的形式,而不是将菜放在外面供人随意拿取。
甚至很多串串都是现场切,穿的,就像这样。

来来来,看看菜都是怎么鲜的。重口味的脑花,走一个~

(为了保证脑花绝对新鲜,每天进猪头)
别看这区区一小盘,里面可有一个半猪脑呢……这老板一天得进多少猪头啊?
还有如此别致的烤脑花。

(烤脑花,是川渝地区的一道传统特色小吃,采用猪脑子,拌之以辣椒末、花椒粉以及其他佐料烤制而成)
这家店里的许多食材都是现杀的,保证新鲜哦,看看这盘鳝鱼就知道。

老板还现场教学,教我们如何分辨鳝鱼是否新鲜?

知识点来了:
1. 新鲜鳝鱼的血液是鲜红色的,如果鳝丝上是紫红色的血水,那就是死鳝加工的。
2. 新鲜鳝鱼的肉细腻有弹性,而死鳝鱼则肉质粗糙、无弹性。
3. 看鳝丝皮色,新鲜鳝鱼的表皮黑中透亮。
牛蛙也是当天现杀的哦~

看,这是刚送进厨房的牛蛙。不过,劝你还是不要看了,不然你会舍不得吃。

不新鲜了怎么办?拿去卤吗?不,思味对客人从来不玩虚的,不新鲜的食材全部直接下架。
去骨鸭掌,也算是火锅的标配,以前技术没这么好,吃的都是有骨的,现在,鸭骨剔除,吃起来更加方便省心。

资深吃货tips:鸭掌可以最先入锅,因为煮越久越好吃。
其他很多菜品,都不是从冷冻加工商进的,而是到市场买的,特别是海鲜类。

不同于很多店家都会在菜单上放一行蝇头小字“照片仅供参考,菜品以实物为准”,在这里,思味的要求就是“照片上的就是实物标准”,任何时候任何人点的菜都一样。

思味除了菜品新鲜,汤底也是他们火爆的秘诀。
汤底,鲜
牛油锅、麻辣锅咱们先不说,每间店都觉得自己的锅底最好。但在思味,忍不住想说说最良心的清汤锅。
五珍松茸汤
都是用纯食材熬制而成,完全不用添加剂,红枣、枸杞、甚至竹荪,甚至甚至松茸……都是看得见的。

特别是这姬松茸,是一种自然生长在巴西圣保罗郊外山间的菌类,非常名贵,具有药用价值。

吃起来,有杏仁的清香,口感脆嫩。
番茄麻辣鸳鸯锅
番茄锅里,用的都是货真价实的番茄,切成粒入锅。

半个锅,光新鲜番茄,就要1.5公斤,搭配着牛尾,那股天然的香醇让人觉得光喝汤都值。
另外,还有酸菜豚骨锅底、黄豆美蹄锅、新加坡本地口味锅等。
老板可能誓要将“鲜”进行到底,连买单方式都跟别家不一样~不一样~
买单方式,鲜(为人见)
吃货们都知道 ,在新加坡吃串串,多是5毛钱1串。那么现在告诉你,还有3毛的,你信吗?

而且是最最最特色的青椒牛肉和麻辣牛肉,都只要3毛~刷新人生观啊~ 跟老板聊天才知道,原来是想用这两道特色菜,让大家了解串串真正的打开方式。
在成都,如果你是一根一根拿串,那你可能是第一次吃。

如果是一撮,那你可能是外地人。

正确的吃法,是一捆一捆的。

(这个还是有点婉约啦)
分分钟让你像个四川人一样吃串串有木有!

其他荤菜则是5毛,而素菜一律只要4毛!

划重点,这里没有串两根签的,就连虾也是一根签。是不是绕晕了,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所有的串儿,都只要3-5毛~严重怀疑,老板开串串店是闹着玩了。
除了串儿,这家店还有许多特色豌豌菜、小菜。
清汤美蹄,胶原蛋白不要太丰富哦,豌豆、海带,慢火炖上两个半小时。

前面说了,老板为了保证脑花的新鲜,都是连整个猪脑进的~进了这么多,脑子没了,剩下的也不能放过!
店家会把猪头的其他部位制成小菜,免费送给顾客。敲黑板,是免费哦!
四川地道小吃,也少不了。
所有这些,配着特色的云南大理特酿青梅酒,玫瑰酿,那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