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司银行被关户?来看看可能是哪些潜在问题

2024年02月03日   •   4788次阅读

新加坡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商业和投资目的地,因其稳定的政治环境、强大的法律体系、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开放的经济政策而备受推崇。据统计,新加坡的银行安全系数居亚洲首位,全球第三。在Global Finance 2021全球银行安全系数排名中,新加坡的星展银行(DBS Bank)连续11年位居榜首,华侨银行(OCBC)和大华银行(UOB)分别高居第二和第四名。

当然,在新加坡申请公司账户不容易,申请成功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很多新加坡公司陆续收到了银行对于其某些特定交易信息问询,或更是在毫无通知的情况直接被关闭了公司的银行户口。那么,在新加坡的公司户口维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

首先,账户使用者需要根据新加坡公司法和银行的要求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公司名称、注册地址、营业执照、股东和董事的个人信息以及从业背景等。

其次,公司账户使用者应该经常登录网银并查看户口实时情况,公司开展业务应尽量使用新加坡账户进行交易,避免被银行系统识别为是“僵尸户” 。在日常维护账户时,每个户口中需留有一定余额,确保有账户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企业日常业务需求。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新加坡的法规,公司可能需要定期披露商业活动报告,其中包括公司的收入、支出等财务信息。如有公司信息变更(例如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等),一定要通知您的秘书公司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并立即通知开设户口的银行。

避免敏感高风险的交易

新加坡银行系统在遵循国际金融标准的同时,也会采取措施来防范金融犯罪和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健性。这包括对于一些可能涉及高风险活动的国家或个体的监管措施。为了新加坡公司银行户口可以正常使用,避免与高风险、敏感或受制裁的国家与地区进行商业活动和收付款交易是在新新加坡落地的企业家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是金融行动组织(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day Laundering ,简称FATF)认定的“黑名单”和“灰名单”国家:

“黑名单”(High-Risk Jurisdictions subject to a Call for Action):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朝鲜

Iran 伊朗

Myanmar 缅甸

*这些国家被认定为在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核扩散融资方面存在严重战略性缺陷,因此受到FATF的呼吁采取行动。

“灰名单”(Jurisdictions under Increased Monitoring):

Barbados 巴巴多斯

Bulgaria 保加利亚

Burkina Faso 布基纳法索

Cameroon 喀麦隆

Croatia 克罗地亚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刚果民主共和国

Gibraltar 直布罗陀

Haiti 海地

Jamaica 牙买加

Mali 马里

Mozambique 莫桑比克

Nigeria 尼日利亚

Philippines 菲律宾

Senegal 塞内加尔

South Africa 南非

South Sudan 南苏丹

Syria 叙利亚

Tanzania 坦桑尼亚

Türkiye 土耳其

Uganda 乌干达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联

Vietnam 越南

Yemen 也门

这些国家被认定为正在积极与FATF合作解决其打击洗钱、恐怖融资和核扩散融资方面的战略性缺陷,并因此受到加强监控。

同时,由制裁管理机构,如OFAC,联合国,欧盟,英国,MAS管理的制裁项目或适用的东道国制裁法律包括部门制裁(俄罗斯和委内瑞拉),或定向制裁(白俄罗斯和津巴布韦);涉及中东地区有任何办事处、商业活动、装运 (Inc.转运) 或交易时,需要采取高度谨慎的态度,并对交易对象有充分了解后再进行资金往来。为避免可疑交易,无法提供资金来源证明的入账;谨慎处理与实际业务不相符的交易;避免交易金额快进快出、整存整取,资金入账后需要保持在账户一段时间,不要立即一次性全部提走,需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资金在账户中;避免帮任何人或公司代付代收,大额资金跨行业收款;尽量避免账户公对私交易。以及其他会引起银行警觉和注意等账户使用问题。

如有涉及银行关于某笔交易的问询,需要及时回复并重视来自银行的问询,提供给到银行对应的文件和交易信息。

总而言之,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可能根据新加坡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法规而有所不同,也可能根据国际形势和标准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如果企业或个人涉及跨境金融交易,建议了解相关法规和遵循合规程序,以确保金融交易的合法性和透明度。面对来自银行的问询不能掉以轻心,需保持谨慎的态度。如收到银行来电或邮件问询,最好的做法是与新加坡的银行机构和金融专业人士沟通。